2013年10月03日    TECH2IPO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知乎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 “一开电脑就会忍不住去打开QQ,这是什么心理?该怎么改?”,这个问题难以回答,就像“为什么快30岁的男人还喜欢天天玩网游”,人们除了给他们贴一个标签:“网瘾”,再往下就不知道如何解释了。没有“上瘾”心理的人很难理解这类人的心理,而“上瘾”的人可能更加迷惑:我当初是怎么“上瘾”的呢?

“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为了让消费者“上瘾”,商家可是做足了功课,通过研究人类的习惯形成机制,加以适当的引导,使用一件产品会慢慢成为你的习惯,渐渐地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离开就会让你难受。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不论你受过多么高等的教育,才智有多么突出,每个人都可能落入此类“陷阱”。

以Instagram为例,高达10亿美金的收购价由许多因素决定,但最核心的部分依然是其出色的团队,他们不仅精于技术,更加精通心理学,他们的作品真正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用户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上瘾”了,“就是为了好玩,我看见酷的东西就必须要立刻拍下来,以后就没机会了。”整天玩Instagram的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茵”如是说。

Instagram实际上在“茵”的大脑中制造了一种可预测的反应。她的行为模式被重塑了,通过反复的刺激,她已经在自己眼里看见的东西和手机应用之间建立起联系。当一个产品能够与一个想法、情绪或习惯建立链接,它创造了一种“内部触发”(Internal Trigger)。“外部触发”(External Trigger)指的是通过感官得到的刺激,比如电话铃声,或是网页上“你中奖了”的那种广告;而“内部触发”无法被看到、听到或者触摸到。内部触发机制会在人们心中自动地发挥作用,创造这种“内部触发”就是在创造财富。

建立所谓的“内部触发”总结起来有三个渐进步骤:

1、通过“外部触发”对用户进行引导

Instagram在Twitter和Facebook的信息流里掺入了大量风格独特的漂亮照片,它们都带着许多返回Instagram的链接。这些“外部触发”不仅能吸引新用户,更向他们展示了产品的使用方法。Instagram有效地使用了“外部触发”来展示这项服务是用来做什么的。

“快捷、漂亮的图片分享”,这是Instagram的核心要义,通过展示使用范例Instagram成功地赢得数百万计的新用户。但高的用户增长速度还不够,世界上类似的产品比比皆是,怎样留住用户,怎样让用户每日 都使用你的产品才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2、创造欲望

为了让用户保持使用,Instagram采用了一种“习惯形成技术”(Habit-forming technologies)的产品设计范式。通过“外部触发”引导用户后,用户安装并第一次使用Instagram。极简的界面可以让用户无需思考,点一下,一张照片就拍好了,各种感官和社交回报随即到来,你的照片收到人们称赞、“+1”,照片被打上“流行”的标记,用户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每拍摄、发布一张照片,用户都会更加投入地使用Instagram。最后用户不仅改变了行为模式,而且改变了心理。

3、加固“内部触发”

习惯已经形成,用户不再需要“外部触发“来想到使用Instagram,因为“内部触发”将开始自行其事。就像“茵”所说:“我看见酷的事情就想用 Instagram把它拍下来。”通过应用里的“流行”标签,从朋友那得到评价和“+1”,她逐渐培养出对“酷”的嗅觉,就像永不满足的猎食动物四处寻找符合Instagram风格的图像,拍下那些瞬间让她感觉满足。

上千万的用户都处在这个状态,Instagram成为了情感和灵感的港湾,成为了一本漂亮的视觉回忆录。通过精心打造的用户体验流程,Instagram把“外部触发”变成“内部触发”,人们的生活变得离不开它,其他应用毫无胜算。每一张照片都促使用户更加投入地使用 Instagram,这便是Instagram的成功之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