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证券时报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谈起企业经营管理,时下最流行的便是流程管理,很多企管类书籍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流程范式、实操工具、规范化样板。这是西方工业文明带给世界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们同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电子元器件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冰冷的灿烂文明。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大国,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华丽转身,但西方规范化、流程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中国仍遭遇水土不服,为什么它们仍难以融入中国企业的血脉?

  《垂直攀登———稻盛和夫的生命智慧与经营哲学》一书,为我们揭晓了答案。源于古中国的东方文明,信仰“敬天爱人”,讲求赤子情怀,所有的经营哲学、规章器物,最终都要回归以人为本,回归纯粹的本真状态。东方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情感温度的追求,永远高于规章制度的教条。这也正是为什么那么多制度、法律,在东方永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深层原因,激不活人们内心的情感认同,再严密周到的程序设计最终都将流于形式,被“人情味儿”很浓的中国人架空。

  近年来,市面上翻译稻盛和夫、研究稻盛和夫的书籍不在少数,可以说不知道稻盛和夫,就不能说懂经营、会管理,在高谈阔论、挥斥方遒的商业应酬场上也少了一项足够分量的谈资。那么,真实的、去“神化”的稻盛和夫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可以一手缔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挽救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王育琨教授在《垂直攀登》一书中,以中国人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稻盛和夫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该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以经营论经营,而是从人成长的角度去讲述一个卓越企业家应具备的心灵能量。这种能量不靠外物,不依附手段,只需要拥有一颗回归本真的赤子之心,一份不受任何思想框架束缚、打破一切思维定式的纯粹。

  笔者认为,稻盛和夫有别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家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不求钻营之术。在“背景”第一、渠道第一、人脉第一的混乱时代,稻盛和夫追求的是经营的大道,而不是投机钻营的小术。小术可以带来小利,一时迷惑人们的眼睛和心智,但终成不了大道,而垂直攀登,力求无愧于心的耿直愚公精神,成功开启了稻盛和夫立身、立命、立企业的幸运之门。

  其二,不利用他人成自己之事。很多企业管理者,将员工看成是实现自己经营目标的工具,他们用业绩考核驱动人、用工作压力催促人,员工变成了为实现企业价值连续滚动的陀螺。稻盛和夫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他以企业发展成就员工个人价值,用企业涵养员工。企业主个人利益无条件让位于员工整体利益,让位于企业整体价值。正是基于对员工的一片赤诚纯粹,基于对员工长远发展的考虑,稻盛和夫激活了员工心中的“源头活水”,迸发出团结一心的合力。

  其三,用未来眼光衡量企业及员工价值。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只有一条———“超越再超越”,他迎接挑战、越超极限的勇气和魄力让他一路向前。“超越”成了他和员工生命中的常态,他并不是盲目接受订单,而是出于对企业潜能的充分相信,他用未来时思考问题、处理业务,倒逼企业提早进入未来状态。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家,恰恰缺乏的就是将自己和企业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果敢。稻盛和夫向前迈出一大步,大部分的企业仍在原地踏步,这就是用未来时和现在时经营企业的不同。

  其四,亲临现场的自信和气度。笔者将稻盛和夫深入员工工作第一线称之为“自信”,他信奉“现场有神灵”。目前,中国不少空降的管理专家、学者,从未有过在经营、生产第一线实操的经验,所有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设计都是舶来品。他们并不具备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更没有面对一线员工质疑和建议的胸怀。这些站在云层之上的管理者没有“接地气”、“遇神灵”的资本,更无法如稻盛和夫那样在自己强大的“场域”中,凭借人格魅力,激活员工潜在能量的强大“意念力”。

  在对稻盛和夫老人及作者致以敬意的同时,笔者对书中内容尚有一点存疑。稻盛和夫提出应对萧条的五大策略“全员营销、开发新产品、彻底降低成本、保持高生产率、经营者必须与员工形成共同经营的伙伴关系”。可以说,开源节流、低调研发、经营者与员工共进退,这些都是企业处于逆境中应有的持身之道,但在大萧条背景下,保持高生产率,加紧生产,容易造成存货积压、资金倒流。现金流是企业的一条生命线,无论如何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考量。这虽然属于“术”的层面,但“术”在关键时刻的缺失走板,也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笔者认为将以稻盛和夫为代表的东方智慧与西方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有机结合,“道”与“术”将形成更强大的“气场”,垂直攀登的路将不再那么艰难。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