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杨江涛 销售与市场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2000元的手机与1000元的手机,价格上相差一倍,但性能仅多了10%,然而,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为这10%多付出1倍的钱。

但他愿意多花1倍的价钱,真的是希望购买这10%的功能吗?

不是。其中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之所以多掏1000元,其实只是从这款手机里获取“独特”的价值——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这类价格上的“递增”效应,随处可见。

为什么1瓶康师傅水才卖1块钱,而依云水可以卖到10几元?为什么奇瑞才6万,而奔驰要60万?

是因为依云的水比康师傅的水好喝10倍吗?是奔驰的性能比奇瑞优越10倍吗?都不是。商品显然并不是围绕着商品本身的性价比展开的。

所以我们明白了,商品多出1分价值,价格却可以提高10分的秘密——让性价比原理失效!

当然,这里说的是“狭义性价比”,是指纯粹以商品物理效用为衡量指标的性价比,“广义性价比”则囊括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精神享受等衡量指标,比如:买了名牌让自己倍儿有面子,这种精神感受也可以纳入性价比。

当我们研究的焦点是商品时,狭义性价比理论是成立的;当我们研究的焦点是消费者时,狭义性价比理论则总是失效。

两个思考模式,决定两种产品档次

当我们的研究对象从商品到消费者时,商业才有了新的视角。那些高呼微利时代来临的人,其实是对商业认知的匮乏——时代发展到今天,他们仍然盯着商品不放。

仅仅从商品身上,确实已经很难获取丰厚的利润。但是当你把焦点放在消费者身上时,却可以获取更大的空间。

仍旧以我们前面谈到的瓶装水为例,消费者在购买瓶装水时,其实有两种思考模式:

第一种:关注产品本身。

这种购买思考往往是寻求最大边际利益的:我如果花1块钱能解决口渴的问题,我就没必要花2块钱。

于是,越便宜的水越好卖。所以廉价的康师傅矿物质水成了行业金字塔底端最大的基数,而且全行业的低端瓶装水基本上都在1元2元徘徊。谁想卖贵些,注定会以销售额下跌为代价。在这种消费思考模式下,瓶装水基本被限定在一个“硬”墙内,无人能打破这个藩篱。

这种思考模式完全以商品边际效用为出发点的,这种思考模式下,水不可能卖贵!

第二种:购买附加价值。

依云却卖到了10块钱,为什么呢?

依云的营销思考不是以商品边际效用为出发点的,尽管它也一再强调其矿泉水是多么来之不易,但那至多是支撑其高价位的“借口”而已。如果纯粹用成本来考量,相信依云也卖不到10元。

依云的焦点是人,而不是商品。依云的价值不是水本身值多少钱,而是购买者感觉自己很不一样的心理价值,尽管许多人不会承认购买依云是为了更有面子,但那些不买依云的人会认为你是在摆谱。

笔者在广州和上海两地均生活过,对两地人的思维模式的反差体会较深。广州人习惯把焦点盯在产品身上,脱离了商品本身的附加价值他们全然不认,他会习惯性把一个系统的商品分拆成几部分(如把电脑拆分成CPU、硬盘、主板等零件),加总所有零件的价格,告诉你多要了很多钱!所以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哈根达斯、星巴克在广州的表现差强人意。

上海人也很精明,但他们不这么看问题,他们更看重外在的效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衣着精致的上海女子从LV挎包里拿出一小瓶的依云矿泉水,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一口就喝完了,但上海女子可能喝很久。水已经脱离了它本身的意义。她向你展示的是:她是一个对生活有追求的人!当水作为“扮相”价值存在的时候,每瓶10元,太便宜了。

所以,一种人是聚焦到商品内的思考,一种人是外扩到商品外的思考。

广州的商品普遍便宜,上海的商品普遍偏贵,其中原因或许不是区域经济的差异,而是因为两者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暗藏的力量:老树发新枝

笔者深入玩具市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越简单的玩具,越有生命力。相反,如今那些功能复杂的现代玩具,反而没有最普通的玻璃球、陀螺等玩具的生命力。

一架遥控车,能翻跟斗、能直立,甚至能变形,功能花样翻新,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玩具时,可能兴奋得尖叫,但是这个孩子一旦玩过几次之后,很快没有了热度。最后这个玩具和其他一大堆玩具一样,碰也不碰了。

那么孩子手里一直在玩的玩具是什么呢?其实都是最简单的玩具:跳跳卡和悠悠球——跳跳卡就是那种孩子们用来互相赢取的硬纸片,类似前几代人玩的“摔纸包”;悠悠球就是一根绳子系着类似空竹旋转的玩具。跳跳卡价格不高,但由于重复购买,几乎吸走了孩子们的大半零花钱;悠悠球尽管重复购买率不高,但是孩子们买几个单价过百元的悠悠球也是家常便饭。

科技含量高、功能多的玩具,为何不如简单的玩具畅销火爆呢?

我们后来明白了,这仍然是两种不同思维导致的结果。一种思维是把焦点放在玩具身上,另一种则把思维焦点放在人身上。

焦点在玩具身上的厂家,一味地开发玩具本身的性能、乐趣,他们认为玩具好玩就能吸引孩子,就如卖食品的要把食物弄得很好吃来吸引食客一样。然而事实是,卖得最好的,却是并不好吃的汉堡薯条。

玩具开发者忘记了,再好玩的玩具也有功能穷尽的时候。一旦孩子发掘了玩具的所有功能并不再新鲜之后,孩子就会弃如敝屣地放弃。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不断地玩跳跳卡、悠悠球呢?原因不在玩具身上,而在孩子身上。

我们以悠悠球为例,要打破买单者父母这个关卡,就不能诉求玩的主题了,而应该诉求手脑协调,这样可以轻松打通购买上限,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玩具的概念不再是“play”而应该是“study”。

仅仅停留在商品性能的体验上还不够!这还没有上升到附加价值上,如果要想让商品的附加价值继续提升,就必须继续外扩。

一个孩子独立地玩悠悠球,只能从操作中体验稍许乐趣,当几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家就多了交流比较的乐趣。在这个层面,悠悠球满足了孩子们交流“争胜”的需要。

我们再继续外扩,发现孩子们天然有“社交”的需要,社交总得有个话题吧!这时悠悠球成了社交的载体。就像我们这一代的老男孩,过去是通过弹玻璃球达成与伙伴社交的,现代是通过打高尔夫达成社交的一样。

如果类似悠悠球的玩具企业有意识地引导这些,通过电视片塑造偶像、活动比赛刺激参与等方式,推波助澜,这些很快就不是生冷的产品了,而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文化。

当我们把焦点瞄准消费者,而不是商品本身来展开我们的推广的时候,我们发现其空间大到不可想象。

做玩具首先要考虑的是人,而不是玩具本身。这就是那些越简单的玩具越有空间的起因。

莫学日本人

我们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一根筋”精神,任何民族都无法超越他们对产品上的执著。

但是,当他们带着同样的思考模式和执拗精神来做手表行业时,却永远也无法超越瑞士的手表。

仅仅从手表的功能上来说,日本表的技术进步多了,电子表、石英表、光动能等,这些都是瑞士表所擅长的“机械表”无法赶超的。

可惜的是,日本表总卖不到瑞士表的价格。日本人执拗于产品,而完全迷失了手表业的行业本质在哪里。

手表的行业本质不是看时间的功能,而是珠宝式的身份验证。而体现身份的需求,就不是手表技术如何进步的问题这么简单了,很多时候是通过稀缺性体现的。

比如百达翡丽经常限量发行,或者定期回购旧款,用这些噱头来表达自己的经典稀缺,同时在款式上迎合顶级人物的喜好(比如低调奢华等),只有这样才吸引了类似普京这样的顶级大佬。

而我们看到的日本表,立足产品本身,纵然产品很有品质感和科技感,但真正有品位的人有几个在手腕子上带着高科技的玩意儿?他们一定不想被人误认为是奥特曼!日本人完全是为了造表而造表。

瑞士表或许在技术上根本没什么进步,几十万的百达翡丽机械表照样走不准,论精确度不如几块钱的电子表,但这并不妨碍百达翡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摩托车行业也是如此。如果论机车的发动机性能,或许日本的雅马哈、铃木的表现都比哈雷更优越更省油。但他们绝对没想到哈雷机车化腐朽为神奇,把自己发动机噪音大的弱点描述为“雄性”,超越了技术,直奔消费者身份。

 

 

而且,哈雷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哈雷俱乐部”上,定期组织哈雷太子们郊游,搞些奇装异服穿穿,装点些挖鼻穿孔文身之类,努力维持哈雷太子小团体的荣誉感。哈雷真正把目标锁定了人而非机车,所以一台哈雷机车可以卖到相当于中级汽车的价钱,哈雷太子们为了自己的身份而买单,而不是机车本身。

而当大家都买得起汽车时,日本、中国的摩托车逐渐脱离了我们的视野,而钻到越南、柬埔寨等贫穷国家获取微薄利润。据说,宗申摩托的销量是哈雷的十几倍,哈雷的利润是宗申的十几倍。这就是两种思考模式的不同结果。

盯着人的商家越来越活跃,盯着产品的商家越来越拧巴!

(杨江涛:无形营销机构首席顾问)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