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证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从民生角度看,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房地产业和人人都密切相关;况且,房地产业也关乎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衣食饭碗。从产业角度看,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它的兴衰,影响到一大批产业的起落。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产业,它未来的走向如何,我们却只能依赖一些混沌不清的信息、专家评论来作判断。
最近,有专家指出,目前,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房价还是过高,在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房价还将下降。更有北京社科院的专家预测,未来两三年内,我国的房价还要下降40%-50%。另外,却有报道说,三月份楼盘较为普遍地出现了热销。本人的几个朋友也在给孩子买房,而且好像差一点就没能买上。

不同的预测都是有道理的,但却也都有瑕疵。看房价跌的专家,其依据一是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库存量;二是房价和家庭年收入的比不合理。巨大的库存量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它还和销售有关,关键是在何等均衡价位水平,需求量会激增,这是无法测算的。如果能测算出来,我们直接就可以实现计划经济了。房价和收入比,其指标本身的合理性就值得质疑。按专家提供的标准,合理的比值是3:1-6:1。按这种标准,我国的房价,无论是在周期的高点还是在低点,从来就没有合理过。按现在的房价,要达到合理水准,不仅房价要下降50%,每户住房面积也要缩水50%才行。

一种标准从没有起过作用,而市场本身又在持续运行,那一定是某个数据采集过程出了问题。这才是专家们应当好生研究的。

报道的楼盘“小阳春”,能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吗?又有报道,某些开发商雇“房托”抢购,一人一天发50元。真假难辨啊,陷入混沌。

面对混沌,我们有必要厘清,房产实在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商品。虽然都是房子,但其中的差别却非常之大。用一个极端夸张的比较说,天子脚下的豪宅是房子,边陲小镇的茅屋也是房子;紫禁城的金銮宝殿是房子,王宝钏的寒窑也是房子。可见房子一词囊括了多少商品品质的差别,抹平了多少需求个性的差异。总体上的房价,也熨平了多少不同需求的价格差异和价格的均衡。

因此,对于需要购房的人来说,对于有意投资房产,或房产股票的人来说,与其陷入喋喋不休的房价总体上是升还是降的争论之中,把自己搞得混沌不清,不知所措;还不如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需要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房产进行行业的细分化,把我们的双眼,紧紧盯住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观察它们的变化趋势。而对其它的东西,则只需用余光一瞥即可。这样,可能会有更有效的决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