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社交网站蓬勃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微博风靡全国的一年。中国网民已达4.57亿,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微博访问用户规模超过1.2亿人。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2012、2013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微博的出现,让个人和企业都开始思考新传播方式带来的改变和可能。
“共景监狱”的信息传播
微博带来的是传播方式的一场变革。以前的传播方式是金字塔型的,从上到下。而现在,传播进入了体育场型的传播,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人人都是信息源,微博推动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社会结构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的转换。
所谓“全景监狱”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对人类社会控制的方式的一个比喻。在传统社会,社会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来实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社会治理的。这种控制形式恰如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监狱:犯人被监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狱卒则处于最高一层牢房顶端的监视室内,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们却看不到他,并且犯人们彼此之间也缺少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渠道。不论管理者存在与否,罪犯潜意识里都感觉到被注视着,会自觉约束行为。而“共景监狱”是一种围观结构,它更像是一个体育场结构,众人对个体展开围观。他们之间信息的分配已经比较对称了,人们不再一如既往地凝神聆听管理者和传媒的声音,而是在“交头接耳”中沟通着彼此的信息。这个时候,没有了完整意义上的“狱卒”和“犯人”,彼此都相对透明,在对方的注视中,可以看到、听到对方的言行,并产生互动沟通。
少了把关人,“裸奔”需谨慎
传统传播方式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受众的参与性不高,互动不够,把关严格。然而,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这种状态,网络的网状传播让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辐射开来,把关人“手忙脚乱”也无法过滤所有信息,微博将“信息碎片化”这一趋势发挥到极致,“保得住庙也保不住和尚”,当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时候,把关人的作用已开始弱化,信息更加真实而透明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好似人人都在裸奔,微博双刃剑的威力便逐渐显现出来。
传统的信息传播要求传播者客观、公正、不动声色,但微博作为一个私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势必夹带强烈的个人色彩。博客时代,名人徐静蕾是博客女王;微博时代,姚晨是微博女王。这些互动工具对名人来说是锦上添花,成为和粉丝互动的交流平台,然而处理得不好,也会引起负面效果。
低成本高回报率的营销利器
你一半的广告费浪费在哪儿?秉承着“销售才是王道,有效才是硬道理”,在危机中艰难生存的企业一直在寻找有效的营销方法。传统媒体有着其固有的市场,依然在传播中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巨额的广告推广费,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互联网的出现,开辟了精准传播的一条蹊径。微博营销的出现更是改变了高成本营销的状态。
口碑传播,是信任度较高、成本较低的传播方式。微博,通过互粉让彼此成为“熟人”,企业通过搜索锁定目标消费群,直接传播,个人通过关注,快速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生意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做成了,然后通过“转发”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这一信息,企业及产品就如此推销出去了。当大众传播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的时候,微博的出现,有可能将未来的营销变成熟人营销。在中国这样的熟人社会,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信亲朋好友的介绍,商业化正在潜入微博,一种新的品牌传播和营销模式正在形成。
很多企业洞察到这一先机,开始在微博上安营扎寨。
微博主要操作功能是:发表话题、关注他人、转发、评论。转发,是信息传播、扩大影响力的主要方式。从国内外案例中可以看出微博营销成功离不开大量转发,如何获得转发,以下几点因素必不可少:
1.“标签”贴好很重要。微博提供标签和搜索功能,当一些话题或词汇出现比较频繁时,便会成为热门话题,获取更多网民的浏览关注。
2.内容幽默有趣、有图片、有“利”,占其中任意一项或者多项,就会更吸引人。企业做微博营销,有“利”更吸引粉丝。好广告要具备形象力、沟通力和利益点,而利益点是促使消费者产生行动的关键。
3.利用社会热点。热点,拥有相当大的关注度,本身正在被围观、被传播,将社会热点与营销结合,如同万事俱备,东风即来,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微博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播平台,“近距离、零时差、平等对话”的特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习惯,改变了企业宣传推广和营销的固有模式,改变了社会传播方式,人类进入微传播时代。微博是匹“黑马”,其营销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地开发,过早地商业化,让微博成为传销的工具,不是明智之举,如何利用微博产生的这种新的传播结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