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范怿Ryan 百籁服务平台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前不久那篇微博运营经验谈得到了很多朋友们的支持,很诚实的讲,那的确是我大半年微博运营工作以来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在微博运营这条道路上,我的确学到了很多,也在不断努力进步着,此文是百籁微博经验谈的姊妹篇,再谈微博运营那点事:

  一、微博账号的管理

  微博账号一旦建立,通过认证,似乎这项工作已经完毕,很少更新。对于企业微博而言,很传统的认为昵称最好要和品牌同名或者类似,头像要和Logo一致等等,很多时候这项工作被当作微博运营中一项程序化的工作,严重忽略了一件事情,微博昵称以及头像是我们在微博中进入人们眼球的第一瞬间!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名字和容貌一样,无论你多么的满腹经纶,外表始终是打动人心的第一项武器。金鹏远先生在介绍自己微博的时候说道“我的头像是一个胖子,罗永浩也是胖子,但是我们两个是不同的胖子。”貌似很简单的介绍,却让我牢牢记住了他,因为罗永浩实在是太出名了!

  再来说说标签,我当然知道标签很重要,它是我的标识,它可以让别人找到我。。。但是我想说的是,如何制定自己的标签,还真的不是个简单的事儿。陈亮途先生问了大家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你给苹果最新产品—移动硬盘的微博设定标签,你会写什么?”“容量大,酷,潮儿。。。。”“电影,80后。。。。”人群中的这个“另类”答案让陈先生微笑了,也让我惊诧了大概5秒钟,也许,这就是思维的创新,也许,这就是我们所缺乏的。。。硬盘最多的用途当然是用来保存电影的啊!突然间我懂了,这就是所谓的打破陈规,发现问题的本质!

  二、微博内容的维护

  金鹏远说心中有爱,见识宽广,善于沟通的童鞋是适合做微博运营这项工作的,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微博就是一个与人沟通的平台,在这里,想要得到大家欢迎,一定是善于表达的,内在丰富的,并且有爱心的!微博同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微博不同于杂志,不需要多么精心排版令其错落有致,不需要担心内容是否会重复,因为它很讲求及时性,即使是一条质量非常高的消息如果发布时间不得当或是其他原因,也很容易被淹没,不必担心太多,如果真的很想与粉丝们分享。

  再发一遍就是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人规定企业微博不能够发布同样内容的消息,但是如果能够在原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当然效果是再好不过了。

  我们都很渴望在微博中能够制造出话题,引发爆点似乎成为所有微博运营人员引以为荣的事情,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可是,爆点就像昙花一现,绚烂的时间太过短暂,hardcome,easygo!爆点可以再次利用吗?微博运营仅仅靠这种小聪明小爆点就能够成功吗?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想微博运营最初的目的~

  很多相对成熟的企业微博逐渐放弃了自言自语,明白转发的意义。大部分企业转发的内容还是自己关注领域的,有权威性的领域专家的言论,有独到见解的行业领袖的语录等等。这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除非你的转发理由更加有见解,否则别人看到的还是原创~想想杜蕾斯转发作业本的那条微博“作业本:今晚1点前不睡的人,怀孕。杜蕾斯:没事,有我。”这句话,逗乐了作业本,逗乐了大家。创意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却能带来“哇”的效果。“利用名人的话作螺旋式的转发,”陈老师讲道。

  微博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微博营销一定是一个既经济效果又好的方式,但是微博并不能代替全部,因为微博只有140个字,它很难涵盖所有的内容,所以链接非常重要,你需要将你的粉丝指引到某个地方去,获取更多的内容。

  三、微博关系的经营

  你在微博中关注了哪些人?这些人都是值得你关注的人吗?你每日 都会看到他发布的消息吗?哪些是更重要的?你是如何对他们进行分类的?对于微博运营人员而言,你的关系分类方式是怎样的?从传播沟通的角度出发分类:上午9:30更新频繁的,总是发布微博营销文章的,我发布的消息十有八九会转发的。换个维度思考,效果是不是更好?

  四、微博分析的挖掘

  粉丝的数量并不能代表一切,这个真理逐渐得到证实,可是在微博中,到底有哪些分析是重要的但是却很容易被忽视呢?

  一般热点的互动率大概是多少?如果这个热点是关于男女的呢?某条微博的图片点击率是多少?同样的,链接的点击率呢?

  这些的确是我们从未分析过的数据,至于它们的重要性暂且不讨论,但是可以证实的一点是:分析这项工作是需要挖掘的,浮在表面的分析永远无法称之为真正的分析。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卖菜中的销售学问》
在一菜摊前看见两堆菜。买:“这边多少钱一斤?”答:“1块。”再问:“那边呢?”答:“1块5。”问:“为什么?”答:“那边的好一些。”于是买了1块5的。后来发现摊主快速把1块的一分变成两堆,很快1块5一斤的又都卖光了。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