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企业客户是广告公司的衣食父母,几乎每个广告公司都把自己的客户当爷爷一样供着。当今国内广告业竞争惨烈——尤其是在今年经济环境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广告公司对客户资源的争夺变得越来越厉害,间接地培养了客户大爷的各项“罪行”,处于“弱势群体”的广告公司稍有怠慢,甲方客户就有可能“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以下的所谓“十宗罪”是本人在多年的广告公司任职中总结出来的,必须说明的是:这绝对没有冒犯与侮辱客户的意思,只是想通过相对轻松的方式,总结企业在与广告公司合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合作中适当地规避,让双方的“联姻”更加愉快、有效。当然,出现以下的种种问题,原因不仅仅出在甲方客户,与很多鱼龙混杂的广告公司自身的出品素质与服务水平也有关,有机会笔者再写个“广告公司十宗罪”来对“乙方”进行自检一下。

  一、自以为是

  总以为自己的产品是解救全国消费者以水深火热中的划时代伟大产品。喝一口饮料就上升到健康的高度,吃一口馒头就升华到人生的层面。广告语要特牛B,而且动不动就代表中国人民,甚至全人类——中国、天下、全球,对!就要这感觉!“××制药,健康中国”、“中国人的×××”、“××羊毛衣,温暖全世界”……广告调性要大气,很大气,非常很大气!

  二、瞒天过海

  广告公司多的要命,东家不找找西家!动辄发武林贴“广召武林人士”比稿,一支CF片子三四家公司竞争是个零头,十几家才正常,最好北京、上海、广州各找十家,精挑细选,小火慢炖嘛!任何一间广告公司问起来的时候:不多不多,一两家而已。

  三、反客为主

  “既然你养了一条狗,为什么还要自己叫?你又没它叫得专业”。——广告人都已经把自己比做一条狗了,客户大爷为什么还要蹲下高贵的头颅为他们亲自示范怎么叫呢?只因为你是出钱的一方就要满足自己某种潜在的“创作”欲望?

  四、朝三暮四

  急的时候催起来不怕广告公司创意人员忙到尿裤子,一帮人千辛万苦帮你捱了几个通宵,方案终于出来后又说广告计划因为“种种原因”暂时延后,或者说老板出差出国无法定夺,再或者经“市场部”根据市场现状开会讨论后觉得应该放弃广告计划。

  五、要求过度

  以为广告是万能的,巴不得在一个单张或15秒影视里头说清产品所有卖点:营养健康美味便宜绿色天然无污染不含农药防腐剂国家免检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恨不得一条广告帮我解决营销上所有的问题:品牌渠道终端卖场促销……

  六、谨小慎微

  一年的代理费或一条广告片的费用是我卖N包(支、台、箱、个、部……)产品的费用换来的,理应小心谨慎,把握每个细节细细节。为了一条广告语我可以拖上半年、CF创意要进行大范围测试、不订出详细再详细的拍摄方案决不签合同、作品出来后改了又改……管他市场机遇不机遇!

  七、主观意淫

  “我喜欢这一类型的广告,我喜欢牛叉一点的广告语,我喜欢这个LOGO大点再大点,我就喜欢……”不管目标受众看了广告有何反映,先要符合本大爷(真正的“执行创意总监”)的口味先,完全把消费者的感受与广告公司的经验撇到一边。

  八、暗渡陈仓

  前期拼创意,后期拼价格。起初创意时先召集各路广告公司比创意,在经过若干轮的折腾后终于选定n间拍摄公司,各自报价。原则是“谁低谁大爷”,完全不把出品放在第一位,更有甚者干脆把创意略加改动交给其它纯制作公司执行。

  九、毫无主见

  只知道要做广告,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一无所知,评判创意毫无标准:这个这里有点问题,那个那里感觉不好,再做一轮吧……然后让广告公司无休止地“瞎蒙”;有些则叫来市场部员工投票选择,结果市场部的GGJJ为了在老总面前显示自己“独到的眼光”与“专业的评判”,恨不得把创意批得体无完肤而后快。

  十、吝啬小气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又想要高品质又不想出高价钱。前期的创意场景希望是“气吞天下,威振山河,场面大气再大气”,到了花钱的时候又希望“小鸡啄米,细水长流,一分钱当作两分钱花”,恨不得拿DV就能拍出比胶片还牛的效果。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