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销售与市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T公司是中原一家年销售额8000万元的小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很高,龙头企业都是50亿~200亿元的巨头。10亿元以下规模的企业连生存都很困难。

  这家企业本来就是靠低价在区域市场生存。2007年原辅材料开始涨价,把本来微薄的利润压榨到亏损的边缘,原料继续涨价就意味着亏损,亏损就等于把企业逼向死角。老板的本意是,实在不行了就转行。

  其实,像T公司这样面临转行或关闭的企业有一大批……

  一线找到突破口

  老板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给他们讲涨价的道理,而是一起到零售终端考察。考察后发现,大企业比T公司还困难。

  大企业的困难,一是政府不让涨,因为有一定规模的食品企业已经纳入了政府价格监控的范围,价格已经不再仅仅是市场行为。即使大企业想涨价,也要过政府这一关。

  二是大企业之间相互对峙,谁也不敢率先涨价。大企业之间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即使坐在一起开行业会,也不敢透露口风。

  调查发现,大企业已经在搞变相涨价,他们的做法是改变销量结构,扩大高端产品的销量,压缩低端产品的销量。有的甚至扬言要放弃低端产品。

  大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化,给中小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

  考察还发现,中小企业大多没有思路,没有行动,没有涨价能力。有些企业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涨价,这等于自掘坟墓,更有一批小企业准备大逃亡。

  在办公室里找不到的办法,却在市场一线找到了。原来觉得自己有困难,现在发现所有人都有困难。

  涨价新理念

  以往召开销售会议,业务员提出的要求都是“产品更好一点,包装更美一点,价格更低一点,政策更好一点”。考察发现,通路产品营销的关键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价差”(利润),谁能让终端赚钱(有利润),他们就能把产品卖出去,只要产品涨价能涨出终端的利润,涨价就能够成功。

  消费者不是对便宜的产品感兴趣,而是对“占便宜”的产品感兴趣。越便宜的产品,消费者可能越占不到便宜。

  活跃市场的办法不是做渠道促销,而是把价格涨上去,然后用涨价后的政策让消费者“占便宜”,让终端有利润。这样的涨价才能成功。

  鉴于原料涨价后多数竞品采取防守策略,公司完全可以利用机会扩大市场区域,通过新区域扩张和新产品推广应对原料涨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风险》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境界思维: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