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赵一沣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当营销碰到规则的时候,我们最常看见的画面就是:一拍大腿,大喊一声:“我又上当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要麽你不承认有规则的存在,要麽双方有一方不认同这个规则。   
  西方对营销规则的认知很直接,只有两个字:契约!世界公认,犹太人是个很特别的民族,就象中国的潮州人和温州人一样特别;美国2003年《福布斯》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世界上30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巨人中,犹太人所占比例高达75%。我认为犹太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们的营销做的好。犹太人营销做的好,最基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对资源稀缺的深刻认识;第二是对商业规则的广泛认知。  
  犹太人的宝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母亲问。 “钱。”一个孩子回答说。 “钻石。”另一个孩子这样说。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母亲继续问。 孩子们左想右想,却还是找不到答案。 母亲笑了,接下去说:“孩子,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是你还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你都不会失去它。”。这就是最朴素的资源论。   
  犹太人珍爱各类书籍,尤其是那些凝聚着先人和贤人心血的犹太商法类书籍,而其中最为神圣的就是《塔木德》。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为了让孩子感觉到与契约的亲近,母亲就会翻开《塔木德》,点一滴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吻《塔木德》上的蜂蜜,他们认为《塔木德》是甜的,感受到规则的甜蜜和美好。这就是最原始的规则导向。   
  东方对营销规则的认知相对比较复杂,分为显规则和潜规则。形象一点讲,东方人把规则视为魔术一样的一种技巧;分为桌子以上的和桌子以下的两个部分;桌子以上的东西,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叫显规则;桌子以下的部分,大多数人看不见,叫潜规则。所以,在人为的作用下,东方的营销远比西方的复杂。   
  面对不同的规则,销售者与营销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销售者关心的是量,销量大小;区域大小;占有率多少;客户数多少;销售者每日 挂在嘴边的就是上量;对于规则,销售者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上量;所以对于规则,销售者做的永远是判断题,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好与坏;对与错;不会有第三种选择;因为对于他们来讲,能上量的就是好规则;不能上量的就是坏规则;销售者和销售导向型的企业,都不会接受没有量的变化的结果。   
  营销者关心的是利,短期的利润,中期的利润,长期的利润;营销者每日 萦绕在脑海里的就是利润的增长;对于规则,营销者的判断标准就是持续的利润增长;所以对于规则,营销者做的永远是选择题,他们得出的结论不是简单的对与错;好与坏;而是差异!    
  目前中国的营销对于规则,有两个最大的障碍,一是对外无视规则;一是对内滥用规则。这样的案例几乎比比皆是:对外无视显规则,治理名言是:“能说的不能做,能做的不能说。”对内滥用潜规则,奉行的铁律是:“管理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我的地盘我说的算。”   
  销售就是卖货加收钱,首先是把货卖出去,然后是必须把钱收回来。销售始终是一种上量的艺术,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存在,所谓的最伟大的推销员;有很多并不伟大的推销员,也自豪的宣称,曾经把“土”用“黄金”的价格卖掉过,但这只是偶然的意外。   
  营销就是经营加销售,首先是经营,然后是销售。营销始终是一种赢利的科学,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存在,所谓基业常青的百年品牌。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来到这样的企业,也只能老老实实卖这个企业的产品,这就是规则!   
  如果你真正想实现从销售到营销的跨越,请记住:营销者眼里只有规则,销售者内心常存意外。 
  赵一沣,简单营销创始人,营销者战略创始人,畅销书《营销其实很简单》作者,职业经理人训练与经销商发展战略专家,百年盛世营销管理咨询公司CEO/首席顾问,研究方向:营销战略定位;营销策略组合;营销执行方法;营销管理模式;营销人员训练;营销感觉寻找;营销规律把控;简单营销;统衡企业管理;职业经理人训练;经销商赢利模式。咨询我们 :13728757077,邮箱:zsl2002@21cn.com,MSN: zsllmzzy@msn.com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