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海涛 新京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市场观察

  希望奢侈品降价是可笑的,一旦降价它就沦落了。而让伪奢侈品露出真相,则是必须的。

  在一些声音呼吁降低进口税以促使奢侈品降价之际,“高端品牌”达芬奇家具被央视曝光为“假洋鬼子”,随后,意大利媒体称其冒充意大利品牌。

  根据目前的报道,达芬奇家具还不认可相应的“指控”,但其产品高价、一张床卖到数十万元,则是不争的事实。

 

  一件商品,该卖什么价格?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商品可以随意标价,只要不采用欺骗的方式且有人愿意买,标多么高的价格都无可厚非。所以,达芬奇家具,以及近期舆论关注的奢侈品价格问题,其售价本身并不是问题。

  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为什么有人愿意为一张床花费数十万元?为什么有人愿意花数百元买一瓶进口成本只有几十元的化妆品?为什么有人愿意花数千元买一个人造革的皮包?最简单的回答是,这些人有钱。但有钱并非就不珍惜钱。有钱人买了达芬奇之后,目前也是会后悔和纠结的。

  奢侈品的消费心理并不复杂,一部分人需要通过消费一种高价的品牌,以区别于众多的人,从而显示自己的档次和品位。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消费心理,也正是在这种消费心理的支撑下,奢侈品几乎在任何商业社会都存在。

  而结合到当下的中国市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我们的消费品品牌大多是在变革 开放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目前几乎难以进入大牌的行列。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已经有成熟的大牌。中国品牌发育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一批国人暴富的速度,这批人,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洋品牌。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一批中国品牌开始取洋名,比如美特斯邦威、雅戈尔、达芬奇、蒙娜丽莎等等,有的本土品牌,直接就用英文做商标。化妆品,如果没有一个英文名字,简直都不好意思摆在商场的专柜中销售

  企业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这是迎合消费者的一种理性做法。前提是,企业不欺骗消费者,不把本土品牌谎称为洋品牌。

  之所以说企业如此做是理性的,是因为他们明白消费者的心理:洋品牌就是好品牌,洋货就是好货,洋品牌就是贵的,贵的就是对的。

  如何鉴别洋品牌是大牌是质量好的?很多消费者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但消费者能够轻易地“识别价格”。认为价格高的,是“好货”的可能性就大。同样的道理,许多消费者无法识别达芬奇是不是真如厂家所说的为意大利品牌,也难以辨别是不是如厂家所说的实木材质,但消费者轻易地看到了它昂贵的价格。贵的,就是对的。

  希望奢侈品降价是可笑的,一旦降价它就沦落了。而让伪奢侈品露出真相,则是必须的。

  我们不能嘲笑消费者当冤大头,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是谁放纵了那些企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