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给员工高薪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吗?当然是。人们期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报酬。

但是 薪酬 对于成就卓越企业来说有多重要呢?结果可能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重要。

许多研究都试图找到薪酬措施与 绩效 之间的明确联系,但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在《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中,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称,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管理层薪酬与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没有系统性联系。”

例如,没有证据表明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企业对奖金或股票期权的应用更广泛。而且,科林斯还发现,领导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管理人员实际得到的现金薪酬总额略低于对照企业中职位相当的人。

普费弗(Pfeffer)和萨顿(Sutton)分析了试图通过提供薪酬激励提高绩效的多数措施,并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

“实际上,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任何种类的股权激励──包括股票期权──能够提高组织绩效。一篇对220多项研究的文献综述得出结论,股权对财务绩效没有一致性影响。”另一篇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发表的关于管理层薪酬研究的大型研究与文献综述称,多数旨在协调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的薪酬方案都失败了。”

这并不是说人们对财务激励无动于衷。他们显然会对财务激励做出反应。例如,当你根据 销售 人员的销售额向他们支付提成时,他们的销售额总是比你只付给他们固定工资时多。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按件计酬的单个手工业者。

《华尔街日报》记者奥尔巴克(Jon Auerbach)在一篇报道中通过1998年易安信公司(EMC Corp)中一位叫查特温(John Chatwin)的推销员的经历,揭示了薪酬激励可能带来的激励环境。当时,易安信公司对销售人员支付的薪酬总额中,约65%是提成,而且对销售人员能拿到的提成不设上限。

这个故事就从曾是大学曲棍球队队员的查特温说起,他总担心自己达不到当季的销售目标。为了确保不发生这种情况,他开始拼命工作,在接亲戚参加他儿子的受洗仪式时还在给客户打电话,还在一次家庭烤肉聚餐时中途离开去和客户谈生意。“我可能并不聪明”,查特温告诉奥尔巴克,“但是我心怀渴望,我斗志旺盛。”

但问题是,如今的多数工作都和查特温的工作不同,他的工作业绩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衡量起来也很容易。而如今的工作通常需要团队合作。成功对个人努力的依赖降低了,而衡量个人努力即使有可能,也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业绩支付薪酬经常显得不公平而随意,结果反而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而不是激励他们。负面情绪可能会恶化,员工会追求个人业绩而不是团队成功,从而浪费大把时间和精力。

归根结底,当业绩可以公平衡量且主要取决于个人努力时,激励性薪酬是一项有效的工具。但是当业绩衡量的主观性很高,且工作是由团队完成时(这正是当今工作环境中的普遍情况)激励性薪酬的有效性将会降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