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李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国内企业实施 绩效 管理 的苦恼实际上是“共同的痛”。现实中,大家都知晓绩效管理所蕴含的“无衡量、无管理”的理念,都知道实施绩效管理有助于“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目标的实现,因此,很多企业前赴后继、纷纷上马绩效管理项目,冀望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上一层楼。但实施中往往由于观念认识、体系构建、操作实施、工具模板等因素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失,结果美好的愿望一不小心变成了失望,有的甚至弄巧成拙,“连累”企业业绩滑坡……

基于本人在绩效管理领域多年的咨询和学习 经验,为了有助于你所在企业的绩效管理重归正轨,我建议你应重点规避如下四种误区:

1、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

很多企业谈绩效言必称考核,谈考核言必称量化,似乎考核与指标的量化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似乎做了指标的量化就做了考核,做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但实际上,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单单盯住绩效考核,而不顾及绩效管理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的“PEAK绩效管理体系”认为,一个科学的成熟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绩效计划的制定(P)、绩效的执行(E)、绩效的评估(A)、以及绩效的持续改进(K)。绩效计划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各层级业绩目标的设定和各层级业绩合同的签署;绩效执行主要强调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员工绩效实施过程的监控、指导和帮助,以确保过程没有偏离既定的轨道;绩效评估包括年中评估和年终评估,不仅应旗帜鲜明地及时肯定和赞扬员工的成绩和贡献,还应帮助员工改善提升其不足之处。绩效持续改善不仅仅奖功罚过,还应将绩效结果和学习 、晋升等加以有效链接,以更好地帮助下属在来年茁壮成长。

2、绩效管理是 人力资源 部的工作。

很多企业的高管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这实际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分配上的认识误区。对于绩效管理这项系统性的工程而言,单靠人力资源部是无法承受其责任之重的。纵观任何一个绩效管理成功实施的企业,实际上都是公司高管、直线经理、人力资源部以及员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典范(详见下图)。

3、绩效的执行是员工的事情。

很多直线经理往往认为员工的绩效是员工个人的事情,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到了期末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实际上,员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应当孤独地上演“独角戏”,他们个人绩效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及其直线经理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直线经理和员工首先应当建立“业绩合作伙伴”的新型关系,在整个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中保持密切的沟通,唯有如此,直线经理才能对员工的绩效执行情况了然于胸,才不至于成为“事后诸葛亮”。其次,直线经理应当充分扮演好“绩效辅导员”的重要角色,应当成为员工绩效执行情况的“保健医生”,应当提前设定员工的绩效执行预警系统,对影响员工绩效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因素进行跟踪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给予提醒和纠偏,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当然,绩效辅导不应当仅仅针对下属前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修正绩效目标和计划,还应当通过褒奖员工可取之处和进步成果,进一步增强他们达标的动力。

4、绩效管理就是考核KPI指标。

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甚至全部精力花费在了如何寻找、设置和分解KPI(关键业绩指标)上面。实际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思想和行为的体现。无论是对组织(业务板块或者职能部门)还是对员工的业绩考核,仅仅依据KPI都是不完全的。一般而言,对于业务板块和职能部门的考核,应当涵盖KPI和工作任务指标(Goal Setting),工作任务指标由公司或者业务板块或者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重点衍生而出。前者侧重定量考核,后者侧重定性考核(两者的异同点参见下表)。而对于员工的考核,除了上述所讲的KPI和工作任务指标之外,有的还包括能力素质指标(Competence Model),也就是基于 企业战略 规划要求的组织核心能力所派生出来的种种能力指标。

\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