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斯科特.安东尼 哈佛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我们的新服务测试结果好极了,在我们调查的消费者中,超过5%的人说会购买这项服务。”一家非营利组织的一位读者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推出了这项服务,可结果让人大失所望。”


        不要忘了,消费者是会撒谎的。虽然并非有意,可他们确实会撒谎。这位读者学到了惨痛的教训。对于下一个创意,他想进行交易导向型测试,可是,如何设计并实施这样的测试又让他颇为犯难。

     要了解潜在交易情况,无需过于复杂。不妨考虑以下四种选择:

     一    让潜在消费者签订某个协议。最近,我们为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开发了一个新颖的创意。这个创意实现完全商品化,需要大约18个月的时间,以及大笔投资。公司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创意是否值得去做呢?公司团队制作了一个产品原型,然后展示给消费者。展示结束后,他们问消费者,他们是否愿意象征性地支付一笔费用,到产品推出时,可以参加“测试版的私下测试”。这是确定消费者的激动心情能否转化为小额支出的极佳方式。
     
     二    在员工中测试创意。大多数组织都有一项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的资产,他们每日 都在公司走廊里走来走去。在宝洁公司,你经常会看到项目团队在公司餐厅外面宣传新创意。如果连你的员工都不想买自己的产品,消费者怎么会买呢?

     三  在一个范围非常有限的市场推出简化版产品。假设你想举办一个为期一周的研讨会,主题是战略创新和设计,会议将邀请世界一流的演讲者以及全球各地的人士,并将汇聚各种独特的工具。与会者将创建自己的企业,并从 风险投资 家那儿获得建议,甚至是资金支持。听起来是个绝妙的创意,可是,会有人来吗?要想知道这一点,一个方法是在某个城市举办一个为期半天的研讨会,邀请一位出色的演讲者,并提供“足够好”的工具。 

     四  举办一个“报名研讨会”。几年前,我们帮助某个新创企业开发了一个医疗旅游创意:不用急着治疗的消费者可以飞到国外费用更低的地方接受治疗。正如我的同事马特.艾林(Matt Eyring)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所描述的,我们一丝不苟地研究了这个市场,预测结果看起来非常可靠。我们的一位同事建议,我们应该在目标消费者集中的地方举办研讨会,看看人们有没有兴趣。结果,没有一个人到场,我们这才意识到,人们表现出来的兴趣不太可能转化为实际的需求。

    这些“低解析度”测试并不完美,但是,它们比只是问消费者“你想买这个吗?”更有效。请记住,消费者的话不可全信,关键还要看他们的行动。


     翻译:鲁刚伟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鞭策》
[故事]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