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杨先云 中国人力资源网专栏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买断工龄”,通俗地讲,就是企业让那些几乎干了一辈子的员工拿点“遣散费”走人。 

  “买断工龄”是变革 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在变革 过程中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它在当时的国有企业员工实行“终身制”,且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的社会环境下,对很多国有企业安置剩余员工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当时也只是权宜之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各项工作已经进入法治化轨道。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一系列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依照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员工离开单位就没人管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须“买断工龄”。

 

  实际上,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和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都强调了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可以说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政策层面,“买断工龄”这种古老的办法都已经被废止,它已经没有任何实施的背景和前提,应该“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

 

  可现在的一些企业还在无视国家政策法规的明文禁止,打着重组国企的幌子,强行使用“买断工龄”的方式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其原因何在呢?职工工作了几十年,根据劳动合同法,已经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可以说,解除合同主动权在职工手里。“买断工龄”应该是建立在双方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但是现在,企业以一笔不够养家糊口的费用,单方面强迫职工解除合同。企业改制重组,企业要发展要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不是不可以,现行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能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解除劳动合同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本应依据法律来进行。可企业为什么却热衷于用“买断工龄”这种已废止的政策方式呢?不用走法律程序,可以小的代价,牺牲职工利益、逃避费用缴纳来规避法律,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合同,谋求自己的私利,这恐怕才是企业或者说企业高管真正的“目的”。

 

  当然,社会上反对声一片,企业却还频频使用“买断工龄”这种违法的方式,与行政监管机关执行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严,对这种违法方式的查处力度不够也不无关系。对企业来讲,既可以少承担责任甚至不承担责任,又可以“简单易行”的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