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徐耀武 《新领军》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徐耀武

  华通咨询 人力资源 管理咨询顾问,美国加州科技大学高级 工商管理 硕士。

  末位淘汰制度是以“丛林法则”为内核的,市场竞争、物择天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来讲是这样,对于市场中的企业亦是如此。企业不同情弱者,弱者应由国家同情

  Q: 绩效 管理 中常常可见的误区或者分歧有哪些?

  徐耀武: 第一,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管理更多的是一个过程、一个系统,而考核更像是一个点;以考代管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为现时所不能接受;第二,把绩效管理工作当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不是每一位管理者的工作;第三,重考核不重改善,不是帮助员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认为改善是员工自己的事,与管理者无关;把考核放在第一位,把考核当作扣发奖金的工具。

  Q:怎么看待末位淘汰制?它能够保证公平实施吗?它是不是以“丛林法则”为内核?

  徐耀武:记住,我们今天谈到的所有这些管理的东西都是手段,决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目的之间具有其相对性。

  末位淘汰制度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激励所有的人,特别是公司内部那些工作最不努力的少数人,当我们的目的达成,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有效的激励,积极努力的工作之后,末位淘汰制度就不再有其作用。从技术上讲,淘汰制度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不是末位就出局;当末位的绩效已经超出这一标按时 ,就不应再被淘汰或出局。

  另外,要公平的实施末位淘汰制度,需要绩效指标的相对客观性,这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因为我们的组织内部或外部,人为的因素很多,客观也在不断的变化;加之目前形势下政府有关劳动政策,劳资关系等诸多的问题,所以企业需要慎用这一制度。

  从逻辑上讲,末位淘汰制度是以“丛林法则”为内核的,市场竞争、物择天竞、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讲是这样,对于市场中的企业亦是如此。企业不同情弱者,弱者应由国家同情。

  Q:什么情况下用轮岗或者换岗的办法?

  徐耀武: 其一,当员工因绩效表现不良被确认不能胜任工作时,可以考虑更换工作岗位,期许员工在新的岗位上有好的绩效。

  另外一种情况是,员工(可能更多是管理者)在当下的岗位上有良好的绩效表现,但是长期的工作绩效得不到提升时,应该考虑调换其工作岗位,改变其工作职责,激发其新的工作潜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绩效。

  其三是从人力资源学习 的角度看,轮岗是一种通用的学习 企业中高阶管理者的方法,基于这样的逻辑,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定期轮岗的机制,有计划的学习 与提升企业的中高阶主管,以期许企业未来更好的绩效。

  总之,绩效管理是 企业管理 的核心,从广义上讲,企业任何有利于绩效提升的活动都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所以绩效管理是企业全员的工作,公司内部需要经由不断的目标设定-策略规划-实施执行-绩效衡量-绩效改善-评价与激励等等一系统的过程,不断调整、改善与提升企业绩效,将绩效管理工作常规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 四块糖的领导力》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