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牛津管理评论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古训,更是现代企业人管理之道。 心理学 的研究也证明这一点,企业人交往和友情的表达是人在生存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需要,人们都可乐于工作在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效率的集体中。

  一项调查表明,有超过七成人把和谐、尊重、信任和理解作为迫切的需要,有近五成的人把这些作为能够提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有这样一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大股东直接任命的,其内部管理一直都不顺畅,虽然 薪酬 和福利比较高,企业厂房、设备等都是同行领先的,但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离职率却高居不下,许多员工认为要不是看在工资份上,是不会到这家企业的工作的。企业高层也似乎意识到这点,在几年时间里,分别聘请了三家顾问学习 机构进行 内部学习 ,花费了三十多万元,但效果却不明显,是怎样一回事呢?

  原来这家企业大股东是外资的,直接委任的中高层人员都是外籍人士,虽然语言上沟通没有问题,但其身份显示出来的优越感,在许多人与事及工作问题上,都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势,甚至是居高自傲的方式,而且在沟通上动不动就是一句:你们怎样搞的……。

  可想而知,什么的良方、好的课程都不大可能从到根本上有改变现况,没有了聆听,沟通从何谈起呢,起码的尊重都不具备时,工资高、福利好又能留住多少员工呢?让自尊廉价了,或失去了尊严;绝不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

  笔者认为:管理从实战角度是方法的问题,但运用上是艺术的问题。俗话讲得好,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若是工作干得不开心,不爽快,员工自然会以辞职来抗议,要知道熟练的员工比三个新上岗的员工要强,人力成本得不偿失。

  道理很简单,他们对产品结构、工艺标准、质量要求和上机操作及工序流程都了如指掌,若然他们有抱怨,干得不舒畅,如何也带动不了新员工,恰恰相反的是还会产生许多不利于团结的言论。不知不觉,新人过不了试用期,熟练的员工也会得过且过地做事或寻找机会离开,其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损耗便产生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午餐》
一漂亮性感无敌的女神同事,其老公给她送午饭,没说话放下就走了;新来的男同事问 : 那是谁?
她 : 送外卖的。问: 没给钱?
她: 不用给,晚上陪他睡一觉就好了……
男同事若有所思……
第二天,男同事为她带了四菜一汤的午饭,整个办公室轰然大笑.....
启示:不要在浅层观察后,贸然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你不知道人家有什么核心竞争力!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