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池向东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现在,多数企业对 绩效 管理 已不陌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同时,也都感到绩效管理很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什么绩效管理难?因为绩效就是成绩和效果,因为绩效管理就是激发每个人的绩效动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当然不容易。

  绩效管理是个大题目,是个系统工程,比如绩效目标、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控制、绩效评估、绩效沟通,需要讨论的问题方面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绩效观。不同的绩效观会决定你绩效管理的原则、机制、方法和风格,而绩效观又是你全部价值观的一部分。

  我们都了解东西方管理的分野,可以说在绩效管理上,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其价值导向也明显不同。

  欧美国家强调制度的刚性,标准的精准,鼓励个人奋斗,倡导内部竞争,有许多模式方法。我们也有些企业曾尝试过什么末位淘汰,什么360度考核,许多咨询公司也为企业设计过各种各样的绩效管理体系,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日本的索尼有一段时间,也推行西方的绩效管理模式。他们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各项工作要素量化,而真正面向市场和顾客的工作反而敷衍了事。几乎所有的人都倾向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上司不把员工当做有感情的人看待,业务部门互相掣肘拆台,追求眼前利益之风蔓延,使索尼的挑战精神、团队合作消失了。结果,产品质量出现严重事故,给索尼造成重大损失。

  近读《中外管理》上稻盛和夫与张瑞敏的对话,很受启发。稻盛说:欧美国家都实行绩效主义,按绩效分配工资奖金。这种做法确实很有刺激性,努力的人会更努力,业绩越好收入越高,但一旦 销售 额下降,他们也成为不满分子,整个公司气氛就会变坏。稻盛的做法是:对业绩好的人会尊重他们、赞赏他们、感谢他们,但不用金钱刺激,效益好时我会给全体人员增加收入,让大家都高兴。这种制度能促使员工互帮互助,同甘共苦。他说:我强调团队精神,我珍惜认真工作的每一位员工,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拼命努力,我想我们绝对不会输给那些唯利是图的团队。

  以上两种不同的绩效观,一是强调个人和金钱,一是强调团队和精神,我不敢说哪种绩效观是好的,绝对正确的。我只能说在绩效管理上,不能一种模式,不能照抄照搬,一定要看自己企业的基础和文化适合什么样的绩效管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以绩效成果为衡量标准。也许还有第三种绩效观,能更有效和适合,让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去创造、去探索、去总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