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被区域外医药公司或其它办事处冲窜货,是很多药厂办事处经理所头痛的事、也是很多药厂投入巨大资源都难以根治的市场顽症。X药厂办事处安经理就有此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安经理所负责的区域市场自2000年建办以来,经过自己及办事处全体代表在医院市场,OTC市场上精耕细作的
销售努力、产品在X区域市场上的销售是一年更比一年高、年年销售都呈30%左右的销售量增长。安经理是乐在心头,喜在眉梢、多年来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终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销售回报。但在06年开年后安经理却乐不起来了,是什么使安经理如此闹心呢?起因:安经理最近不断接到主要一级医药公司和办事处销售代表投诉,区域外的医药公司和其它渠道经常有货冲到本区域来、部份下游终端客户纷纷转向从其它渠道进货、导致了产品在医药公司的销售量有所下滑、办事处销售代表利益得不到合理保障、好不容易建立的产品分销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分销客户的流失导致了安经理未能完成公司下达的05年销售指标和任务。
作为X药厂办事处的安经理也对此市场顽症感到束手无策,曾多次特向本人请教良方、以期彻底杜绝被区域外医药公司和办事处冲窜货。原由在于笔者在前几年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经验,对被区域外医药公司或办事处冲窜货有一些实战的经验和招数而以。
为此。笔者与安经理对于冲窜货一事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把笔者曾经用过的一些招数“一一坦白”。好在安经理也是一个比较有丰富经验的一线经理,一点就通、不用笔者过多教化、即掌握了堵住冲窜货之精髓。于是着手实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办法。
招数一:“药品批号,箱号”表格记录。
每发一批药品到区域内医药公司或办事处,安经理都要求办事处内勤做好详细的记录备案。凡是发到本区域内的药品“药品批号、箱号”制作成表格分发给办事处各销售代表人手一份,如有公司新发到办事处或医药公司的药品分别及时地把“药品批号和箱号”以短信形式分发给各销售代表并填入到表格内。销售代表在拜访终端药店和其它终端客户时随时带在身上,随时在药店和其它终端货架上进行确认和核对药品是否是发到自己办事处的。
招数二:医药公司异常关注。
有历史从区域外调货记录的医药公司给予密切关注,办事处代表要经常性进行拜访与采购人员建立起一定的业务关系。或者和当地的一级经销商销售人员一起协同拜访,在销售渠道上进行渠道归拢、签定三方销售分销协议、给予分销商以相对合理的分销产品返利政策、从利益上杜绝此类医药从区域外调货的可能或调货机率。
招数三:建立冲窜货投诉反馈机制。
终端投诉:办事处代表终端核对确认为区域外药品—向办事处内勤投诉—办事处内勤查询核对确认为区域外冲窜货—向总部投诉(报批号,箱号、医药公司或终端凭据)—总部接受投诉—查询核对为X办事处冲窜货—反馈给被冲窜货办事处—总部冲窜货费用划拨—办事处内勤作统计每月上报办事处经理备档。
招数四:药品销售流向确认核对。
被冲窜货办事处每月向公司总部索取有冲窜货历史记录医药公司药品销售流向,从销售流向中进行确认核对。如有冲窜货到本区域内勾划出来上报公司总部确认查询、总部查询核对反馈办事处并划拨被冲办事处。
招数五:与冲窜货办事处建立冲窜货医药公司互换机制。
与冲窜货办事处经理协商,请其每月提供冲窜货医药公司的药品销售流向并请该办事处经理加强对此类医药公司的日常拜访监管力度、经常性地了解其动态的向外销售情况。
自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手段和冲窜货预防制约机制以后。安经理防止冲窜货的篱笆是越扎越紧,区域外冲窜货事例是逐日逐月递减,取得了较好的自我市场保护、维护了办事处正常的销售权益和果实不被其它区域外的医药公司或办事处所清和抢夺。
安经理扎紧篱笆杜绝冲窜货的事例,给了同行办事处经理以极好的启发和思索。当办事处受到区域外医药公司或办事处冲窜货发生时,办事处经理不要怨天忧人,牢骚满腹、被动消极等待公司总部处理查询;而是应该以安经理那样,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冲窜货一事。冲窜货不是那家药厂所固有的“专利市场问题”,市场顽症。而是整个业内同行药厂所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是最棘手、最复杂、最难根治的市场顽症。扎紧自己办事处的篱笆,制定适宜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特别是办事处要加大本区域内的渠道管理和监控,分别与那些有区域外调货医药公司,有历史冲窜货记录的医药公司重点关注、与之签定分销协议、给予合理的药品分销返利、把此类医药公司进货渠道归拢到本区域内一级医药公司。对此类医药公司或终端进行这密切的日常性拜访,通过邀请年终客户答谢会、节假日进行一些适宜的、特别是采购下游终端客户的维护。区域医药公司定期不定期的邀请下游分销客户药品订货会,办事处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订货会上加强与各分销商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彼此间的分销合作关系、同时办事处也能获得产品订货好处;分销商也能获得订货优政策。一系列冲窜货措施和办法构成扎紧篱笆的主架。有此主架的交叉和重叠,环环紧扣、相信此扎紧的篱笆预防制约机制将会抑制阻止冲窜货的发生。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