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阿里做了8年的管理,后期的时候,我再带销售新人没有一个离职的,百分百的存活。”那么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本文将以一个我自己在阿里巴巴带新员工的案例,从4大招式来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保证一个销售新人拿到业绩结果的。
新人第一天早晨,我一定举办座谈,给他介绍团队文化,消除陌生感,让他快速的接受团队文化,指定师傅安排基础培训。帮助员工进行文化和关系的融入,帮助他制定接下来工作的目标。如果新人工作了半个月,连个朋友都没有,他八成就会离职了。所以新员工进入公司一定要关注文化的融入和关系的融入,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给他留作业:两个PPT。第一个PPT是在下周一早晨,他要把整个阿里系的产品,在团队会议上做完整、透彻的分享,时间不准低于一小时。为什么什么都还没开始,我就要留这样的作业?阿里有一句话:“最好的学是教,最好的练是赛”。他只要能讲出来,就一定会学会。这是让新员工快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阿里分享机制的核心所在。只是做分享就够了吗?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当他周一在做整体产品分享的时候,管理者要从管理的视角去看三方面的问题:透过现象可以看到很多本质性的东西,这是第一个作业。
第二个作业在第三周的周一,他要站在团队面前做工作流程和规划的分享。为什么要这么做?是要确保的是他的工作效率。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好多员工一天工作8甚至12个小时,但其实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伪工作。不是偷懒,而是因为工作流程不清晰,东一棒槌西一榔头,效率极其低下。流程决定效率,但是流程不是强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节奏来做调整。所以我让新员工分享详细的工作流程的规划。

这是我带一个新人一定要做的两方面。一是技能的学习;二是确保他有高效率。在新人辅导中把这两个点抓实了,新员工在产品上肯定没问题。
第三给老员工拎包。新人提升销售技巧,真的没有捷径可走,靠的就是一次次的实战演练。新人第一周,我会安排跟着三个不同老员工进行拎包,跟着看、学,然后晚上回到公司实战演练,大家一起讨论白天跑客户的问题,一人当老板,一人当sales进行实景的演练。别看形式简单,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键是在坚持。一两次的培训演练是不可能掌握技能的,必须有长期的演练机制作保障,才能让员工把技能打实、打透。
第四、陪访。经过一周的产品学习和销售场景的实战演练,第二周我会安排新员工的陪访。阿里有十六字方针: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看着简单,但很多管理者都做不好,尤其是新员工上场接触客户了,当他说不清楚的时候,有的管理者真的会急的抓耳挠腮,然后让新员工闪开自己上场签客户。虽然业绩保住了,但损害的是这个新员工的成长。管理者一定要有胸怀,要给新员工犯错的机会,成长都是在犯错中总结出来的,大道理反而没什么作用。
第四、陪访。经过一周的产品学习和销售场景的实战演练,第二周我会安排新员工的陪访。阿里有十六字方针: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看着简单,但很多管理者都做不好,尤其是新员工上场接触客户了,当他说不清楚的时候,有的管理者真的会急的抓耳挠腮,然后让新员工闪开自己上场签客户。虽然业绩保住了,但损害的是这个新员工的成长。管理者一定要有胸怀,要给新员工犯错的机会,成长都是在犯错中总结出来的,大道理反而没什么作用。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