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4日    哈佛商业评论微信号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几乎所有公司都认为道歉、折扣,以及其他形式的“补偿”是在服务不周时保持客户满意度的唯一办法。但是德国与英国的调查者们发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办法:注射一种心理疫苗。

  研究小组在航班起飞前给一家欧洲航空公司的客户发送了几封措辞严谨的邮件。第一封里包含了对航空公司的夸奖(即“对服务质量的保证已经为本公司赢得了诸多奖项”);第二封呈现了一个对可能产生抱怨的温和辩驳(“在行李认领处的长时间等待是无法避免的”)。

  这两封邮件连发的用意是:先向客户灌输对航空公司的积极感受,然后诱导客户在出现小麻烦时还保持此感受。先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当一个既定看法(比如,对转基因食品的正面评价)略微受到挑战时(“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们提出有力论点质疑检测可靠性,但是风险微乎其微”),人们稍作迟疑,回顾他们的最初印象,然后树立起加深最初印象的心理防御。这个挑战就起到了“预防接种”的作用。

  研究者们将1254名客户放在两种情景下进行实验——正常情况与在行李认领处漫长等待——他们发现,经过漫长等待,那些收到邮件的乘客比起其他的受害乘客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而这并不是“期望值管理”的结果,“期望值管理”的战术是降低顾客的期望值,但这一战术太过冒险——哪怕诸事顺利,顾客的满意度也会降低。而“疫苗”有效的证据是:邮件没有降低那些不需等待客户的满意度。

  这种改进微妙但显著:7分为满分,接种“疫苗”顾客的满意度平均达到3.80分,对比之下,那些没接种“疫苗”顾客的满意度只有3.45分。

  这种策略快速、容易且廉价。研究者们建议将其与传统的补偿策略相结合,从而得到最好的结果。

  他们还指出,如果你告知顾客导致服务不周的是外部力量,比如供应商或服务合作伙伴,“疫苗”的效果会被加强。但是注意:归咎于合作伙伴会伤害这段合作关系,引发其他的长期问题。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聚美优品的实习生》
聚美优品创业早期,公司只有5个人,其中一位是实习生。实习生坚持不下去要离开公司,陈欧苦言挽留,最后都要给5%的股份,但该实习生还是毅然决然地离职了。4年后,聚美优品在美国上市,如果当时这个实习生一转念留了下来,拿了5%的股份,今天就会是1.5亿美金身价的富豪!公司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如果在困难时刻遇到诱惑就只身离开的人,或许不是我们的伙伴,“剩”者为王!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