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据说《发财日记》是深圳富士康周边卖得最火的一本书,也难怪,在这个“跳楼速度”比“深圳速度”还厉害的自杀工厂里面或是周边,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这支让人快速致富的“镇定剂”了,或许这才真正能起到心灵的某种心理的安慰。对于这些大多只有20来岁的“新一代”打工者,理想和现实之间造成的差距和鸿沟,除了“发财”之外或许其他的东西永远也无法填补。

  有人说《发财日记》是一本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庸俗无聊的书籍,就很像某些励志类的大众书籍罢了。当然,这本书没有任何的高深理论和写作的艺术技巧;也没有任何石破天惊的发现,但笔者觉得,这本书写得还是很实在的。

  尽管是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但大致还是真实的。很多东西,如果作者没有经历过那种特定环境的酸甜苦辣,是虚构不出来的,就算杜撰出来也是没有任何感染力的。所以,笔者感觉,这本书对于很多销售人员的“进化”和“转型”能有所启发。

  有时候,我们从别人的经验和经历中,只要能获得一些灵感或者一些启发,这就足够了,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教你成功的“超级成功学”,如果有,那个人自己去做就可以了,何必要告诉你呢。再说,超级成功学如果真的那么强大,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因为每个人看了之后什么都会,大家比较起来自然没有相互的优势,因此,不要认为看一本书就可以“发财”,那只是做了个发财之梦。

  这就好比我们上大学,对于很多文科性质的学校来说,大学里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吗?就拿营销学来说,那些培养总经理的课程,对你的销售工作很适用吗?一定不是的。真正对你有用的东西是系统性和一种营销思维方式的建立,也就仅此而已。

  最近,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期节目,是关于这本书、这本书的出版方和这本书的主角的故事。由于好奇,就在网上看了连载(不知道是否侵权,呵呵)。以下是对该书以及联系到销售人员“进化”和“转型”的一些感想。

  先说“进化”

  《发财日记》的主角在营销生涯上的“进化”是应该说不成功的,也是没有任何积累的。做了几份工作,甚至做到了分公司的总经理,但一旦离开了这个公司,就一无所有,陷入困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一些招聘单位在招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眼:要求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资源。特别是这个“资源”,特别让人不理解,资源是什么?真正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资源就是那杯茶,当你还在某公司的位置上,浓香怡人,一旦走了,所谓的“资源”就变成了“人走茶凉”.

  笔者认为,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具备很好的资源”的要求,是很无聊也是很无耻的要求,一个销售人员如果真正的拥有了核心的资源优势,他还能经年打工?难道他就不会自立?销售人员大都是没有什么“资源”可言的,就算有,那些所谓的资源也是很“脆弱”的,就像前文所述的那一杯看起来特别浓香的“茶”--在其位很浓香,人一走,便茶凉!

  “进化”手段之一:专注于某一行业。而且是将来自己能够“自立”的行业。很多销售人员看到什么好做就做什么,这其实很有害。古语云,男怕入错行,是很有道理的。大多数的销售人员不可能做一辈子,40、50岁以后,你还会满世界跑吗?而真正能够上升到企业的中高层的销售人员,少之又少。因此,要专注,也要选对行业。

  “进化”手段之二:持之以恒。这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很多销售人员坚持了10年,甚至是10多年,但还是在原地打转,也没有得到“进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在一个行业没有积累几年的经验,绝无可能在该行业有所建树。这需要自身的素质、判断力和机遇。

  “进化”手段之三:做人与做事。实际上,在一个大公司里,做人和做事总是不能分开的,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有人会说,业绩第一,笔者并无否定业绩的意思,只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再好的业绩,也不能得到应得的提升。这样的例子很多,究其原因是:在大企业里,决定业绩的往往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整个公司和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过于凸现自己的能力,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什么都努力了,但还是像《发财日记》的主角一样,没有办法获得“进化”,那该怎么办?笔者以为,大部分销售人员都会在业务员层面就会结束自己的销售生涯,这很残酷,但却是现实。因此,没有必要失落和厌世,《发财日记》的作者老董做到分公司总经理的层面了,还不是在失业后落泊多年,陷入困境。但陷入困境之后,经过了人生的最低谷和潦倒人生,他进行了为期3年的“绝地反击”,他成功了。

  再说“转型”

  人都有喜欢的和擅长的,做不好销售,可以试试其他的,最后,也许能做个老板。因此,何不试试创业来自立?

  大部分销售人员经过了几年或者10几年的销售工作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想打工了,就会考虑转型。转型要怎么“转”?

  第一,行动起来,不要等待。这是观念的问题,“无所事事”只会消灭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在行动中才会发现机会,也只有在不断的做事,你才会发现自己还是有能力做好大部分事情的。在转型的销售人员中,大部分应该是碰到了一些瓶颈和自身的无法改变的“弊病”,因此,没有必要再去找一份类似的工作,从头再来。此刻更加需要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有些事情,坐在家里是想不出办法的,就算想到了,发现条件不成熟,没办法做;越是深想,发现越不能做,这样下去,将做不成任何事情。

  第二,出路存在于工作之中。很多事情,听别人说,看别人做,跟你自己去做完全是两码事情。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啊;一些不可思议的“机遇”,可能是在做着工作的时候出现的,而且,看准一个机会,不要非得等到条件成熟,如果什么条件都具备了,机会可能就没有了。

  第三,脚踏实地,不要期望一夜**富。专注于自己擅长的行业,初期的生存比发展重要。有些钱是你赚不到的,不要眼馋,因为你可能不具备这些优势。

  第四,人脉就是“团队”.靠自己单打独斗、白手起家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现在需要的所谓“资源”更多的是指“人脉”,也就是朋友,特别是一些“混的好”的朋友,很多消息就在这样的圈子里“流动”,不到这个圈子可能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内幕”;而且,靠自己一个人去拼搏,或许永远也做不大,这就需要几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情。

  最后,尽最大努力,但不要孤注一掷。做任何事情,仅仅当做完成一项“任务”,是绝然做不好工作的。如果创业了,还仅仅局限于完成这样的“任务”,那将很难成功了;当然,也不要孤注一掷、破釜沉舟,那样的风险非一般人能承受,也还得、也必须留一条退路,因为很多时候,你并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狮子怎么管理狼?》
有一天,狮子让一只豹子管理10只狼,并给他们分发食物。豹子领到肉之后,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给了10只狼。这10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虽然一只狼打不过豹子,但10只狼豹子却没法应付了。豹子灰溜溜的找狮子辞职。狮子说:今后,看我的。
第二天,狮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怎么分这些肉。为了争夺到大点的肉块,狼群沸腾了,恶狠狠的互相攻击,全然不顾自己连平均的那点肉都没拿到。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人类的绩效工资吗?……
第三天,狮子依然把肉分成11块,自己却挑走了2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10只狼看了看9块肉,飞快的抢夺起来,一口肉,一口曾经的同伴,直到最后留下一只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末位淘汰法吗?……
第四天,狮子把肉分成2块,自己却挑走了1块,然后傲然对其他狼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群狼争夺起来,最后一只最强壮的狼打败所有狼,大摇大摆的开始享用它的战利品。狼吃饱以后才允许其它狼再来吃,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敬的服从它的管理,按照顺序来享用它的残羹。从此,狮子只需管理一只狼,只需分配给它食物,不必为其它的狼再操心了。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竞争上岗吗?……
第五天,狮子把肉分成5份,自己拿了3份,然后把1份分成9小份,对狼们说:每个都领一小份,我考察你们,最后决定最优秀的可以额外获得那份最大的。然后狼群们迅速拿了各自的那块,各自考虑了一番,有些狼拿出来了自己那份的一部分来给狮子,有只狼把全部都上交给了狮子,却换回来的优秀员工奖励——那块大肉。狮子得到了全部80%的肉。豹子佩服得五体投地,问狮子这是什么计策?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官场规则吗?
第六天,狮子把肉全占了,然后让狼去吃草。因为之前的竞争,狼群已经无力再战了,于是只能逆来顺受。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和谐社会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