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天下商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销售 是一个充满着艰辛而又充满着挑战乐趣的职业,要想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不仅要具备高超的销售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并必须要过以下五道关。
 
    心理关:
 
    “不做总统,就去做销售员”,不知道是谁说了这句话,说明了销售行业诱人的广阔职业前景,他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实现“五子登科”(房子、车子、妻子、孩子、票子)计划,而且还可以让一个人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变,很多企业的优秀高管或者负责人,往往都出身于销售,因此,它培养了众多商界精英。但话也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做销售,做销售,一定要过心理关。
 
    笔者在全国各地讲课时,经常听到一些学员由于胆怯、害羞等心理原因,而导致丢单甚至对销售心灰意冷情况的出现。其实,销售人员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自己“苦其心志”,具有非凡的意志力。包括:不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要有屡败屡战的勇气;要相信企业、相信产品、相信自己,一个连企业、产品、自己都不信赖的人,肯定得不到客户的信赖;克服羞怯,要通过自己多摸索,多实践、不怕出丑、不怕拒绝等,构建自己的心理“防火墙”,做到坚忍不拔,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面子关:
 
    面子是谁给的,是自己给的吗?是别人给的,当你成功了,你就有面子了,否则,不要奢谈面子。这是笔者的观点。在给学员讲课当中,经常碰到学员谈及开发客户、要求客户打款时,总有低人一等,找人办事之感,以致总感觉没面子,加上很多销售人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堂堂“天之娇子”,怎么能与学历很低的经销商为伍,那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啊。不论是哪种情况,这种观念都是不对的。
 
    首先,现在的社会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提供了有价值的工作,帮助客户赚到了钱,让企业获得了利润,这就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不必有“求别人办事”、“看别人脸色”之“寄人篱下”之感,销售人员通过销售产品,实现厂家、渠道、消费者多赢,没有必要有低人一等的自我感觉认知。二是,不论我们的合作伙伴学历层次、内在素养如何,我们都要真心对待,术业有专攻,成功有方法,我们的渠道商能做的很大,说明其有优势的一面,我们多从他们身上汲取优秀的养分,尊重他们,这样,我们给了对方面子,对方也会给我们面子。因此,只有先撇下不值钱的面子,我们才能大胆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才能不断地赢取更大的面子。
 
    技能关:
 
    销售要想比别人做得好,就要在技能上能够超越对方。思路决定出路,技能决定格局。因此,销售人员还要过技能关。作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要掌握如下技能:一是沟通,现在是一个沟通的时代,不会沟通的人,将无法将自己的思想、产品,更好地推销给顾客,同时,也无法取得企业、同事、客户对我们更大的支持,只有善于沟通,销售人员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销售人员还要具备开发、管理、维护客户的能力,一个销售人员不会开发市场与客户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具备开发市场及客户的步骤、方法、技巧等,这样我们才能称得上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还要具备策划市场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情况、竞品情况、经销商情况,设计出适合市场的产品组合、价格组合(包括市场定价)、渠道组合(整合、开发各种渠道)、促销组合(低成本促销)等,从而能够让企业花较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能够让经销商持续地挣钱、挣大钱,让市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