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销售与管理》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江苏一家制造工艺品的企业。这个公司的老板陷入了这样的困境:经济危机让他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得到客户的订单,老板不得不给客户更好的付款条件,更长的付款期。为了保证订单生产的完成,公司不得不从供应商那里大量进货。供应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定要这个企业预付材料款。但这样一来,这个本来就很难从银行借到钱的企业现金流就更成问题了。老板的两难问题是:不做业务不行,但做业务似乎也不行。不做业务是等死,做业务好像是找死。

关于如何提高销售,我已经讨论过两次。我给出的建议分别是提高自己销售组织的效率和创新自己的产品。这两点对上面的客户长期解决问题也是适用的。但这个案例让我想第三次、从另外一个角度讨论这个重要的话题:“如何使销售提高50%”?

这一次,我的角度是客户选择。这一次,我的答案是“裁减客户”。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危险的建议:我们的客户本来就不多,生意本来就不好,如果再少几个客户,我们只能关门大吉了。退一步讲,多一些客户,至少可以多均摊一些成本。

但这样的思路从理论上是错误的,从实际上也是走不通的。实际上的走不通,在前面的那个例子里我们已经看得清清楚楚。很多企业的老总和销售人员对此也心知肚明。而理论上的错误,则需要我们做些分析。

为什么客户多了,销售不一定增加,客户少了,销售反而能够增加?原因在于我们对客户关注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别。当我们有很多客户而对客户没有认真的分类时,我们并不清楚客户对公司的贡献,我们往往让一些不值得为之“献身”的客户占用公司重要的资源,例如公司的现金,公司的生产能力,公司的销售资源等。对没有价值的客户你做得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少。

而真正对公司重要的客户则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资源,得不到想要的产品质量,想要的交货期和优质服务,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选择离开。这和经济学里讲的“劣币驱逐良币”是一回事。几乎每个公司每日 都在发生着“坏客户”挤走“好客户”的事情,我们以为我们只要用心留住每一个客户就可以了,但我们不知道只要“坏客户”在,我们就无心也无力做好“好客户”的工作,这样“好客户”是留不住的。

正确的做法是,裁减“坏客户”,关注“好客户”。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包括很多“坏客户”的庞大客户群转移到真正对公司有价值的“好客户”身上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之前要解决但很难解决的很多问题都变得简单:好客户不需要我们擅长请客吃饭和塞红包,他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好。好客户知道我们像他一样需要资金周转,所以他不会拖欠我们的货款,只希望我们能够按时按量交货。好客户知道我们不是圣人,所以他允许我们犯错误,但希望我们勇于承担和改进。好客户希望和我们共同成长,所以他会给我们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好客户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更换供应商,但希望我们的性价比不断地提高。

如何使销售提高50%?

答案不是简单地把客户数量提高50%,而是裁减客户,选对客户。客户数量的增加只在一种情况下对提高销售是有用的:就是当我们选对了客户的时候。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