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营销传播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什么是规律?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就是规律。销售有规律吗?我们要怎样去认识和总结销售规律呢?

    记得刚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冲冲的踏上火车求的情形,经过20多个小时“站立”终于到了学校,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大学毕业不久,依稀还“残留”学生的“味道”。她问我对哲学这门课程的看法,我回答:好像没什么用。她大感惊异。现在回想起来,很是“汗颜”。其实,做了多年的销售之后,回过头上看看,发现哲学的思想,是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对我的销售之路还是影响很深的。在自觉不自觉的中,也遵循着某一些法则,从客观上分析,认识和把握规律是销售生涯得以延伸和延展的根本。

    为什么很多销售人员做了多年之后,还是迷迷糊糊,感觉自己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听到好多做了几年的销售人员说:都做了几年销售了,刚开始的一两年还感觉不错,但从第三年开始就没什么意思了。每年、每几度、每月、每周、每日 几乎在做同样的事情。比如,每日 去拜访客户、开发新客户、促销、陈列、海报,填报表、早会;每周计划、总结、销售达成率;每月计划、总结、月度目标达成、学习 ;每年订货会、产品铺货、二批活动、经销商激励……想想你现在是不是陷入了这种“困境”之中。如果是,那你还没有认识到销售的“规律”,说明你还在销售的外围“闲逛”或者“徘徊”。往下的路,你可能很迷茫,很无助、也很无奈。

    任何事物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万物皆有规律。但规律并不完全是你表面看到的现象,甚至完全不是你看到的现象。就想魔术师表演一样,现象往往会欺骗你的眼睛。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新产品上市,第一个月销售还不错,比预期好很多,如果你据此判断新品上市成功,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为什么?新品上市的一个月之内,很多消费者是在尝试消费,如果产品的适应性好,综合性价比、价值感都不错,那么消费者就会重复消费,但相反情况之下,可能就不会回头购买,那么,一个月之后,销量就会逐渐下滑。对此,你就要总结新品上市的情况,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回头购买情况等等,如果不尽如人意,就要进行消费者的拉动和产品改良,然后据此总结出规律。这就是新品上市的销售规律之一。

    对于新产品上市,不要急于进行消费者活动,先要在渠道、终端上开展系列的攻势,政策的执行、终端的铺货、陈列、展示、生动化,让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和好感,接下来才进行消费者的促动,这也是一条销售的规律。

    销售人员怎么找规律?怎么总结和提升自己呢?很多时候你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思考、感悟是要遵循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完备的营销、专业知识

    这是销售的“大规律”。告诉你在怎么样的一个框架之内思考和分析问题。营销的概念很大,包罗万象,环境分析、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4P,甚至品牌都涵盖在内。你首先得要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在实战中不断丰富其内容。大学里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在社会上能用的东西吗?未必,其实,我们写到最多的是一种思考和分析方法。

    善于总结、提炼,发现本质

    如果你每日 都在重复一样的事情,说明你做的不够好。如果真正做的够好了,你已经在这个层面上得到了提高,你所思考的问题就绝不仅仅还在你认为很苦恼的层面。任何问题表面上看起来纷繁复杂,但最关键的无非只有一点或二点。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不会只有一种或两种,因为发现问题相对来说考验的是眼光、敏锐,但解决问题,更多的是执行能力、资源调动、甚至是时间。总结、提炼的作用是让你在更高的层面看一个问题,在这个层面上,问题或许更好解决。

    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给自己制定目标,包括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否则,很容易陷入“绝望”之中,一年的目标和三年目标结合在一起,超过五年的目标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一年的销售是熟悉销售的环境和销售相关技巧、原理;第二年是对行业的认识和市场运作的较为深刻的把握。行业是有特性的,比如:一个卷烟产品很难像食品、饮料一样在某个特定区域长盛不衰,很难针对某个区域开发一款产品而成功。第三年,是发挥你的“领导”、“决策”水平,对市场进行整合和提升,如果达到目标,你就提升了水平,何来每年重复一样的工作之说呢?

    笔者还记得刚毕业进入第一家企业做销售时的面试,总经理问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这里工作了很长时间,领导没有赏识你、提拔你,你该怎么办?我想了想说:如果领导没有赏识你、提拔你,一般来说是因为你没有给企业创造价值;如果创造了很大价值,企业肯定会提拔你。

    达成目标的方式和方法

    目标好制定,但要有具体的可以考证、考核的手段和达到目标的路径。刚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可以将每周的目标列在一个小本上,每日 拿出来看看,每日 的工作中尽量要超过目标。如拜访客户数量、客户订货量、产品陈列、生动化、海报张贴等尽量做到高要求。几年前,一个很有“狼性”精神的业务员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他说:我基本每次都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但我基本没有完成我给自己下达的任务。我在每次部门开会时,都要大声说出我自己下达的任务,即使很难完成,我也不觉得丢脸。

    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形容一下这位值得尊敬的业务员吧:他真的很强!!

    融洽关系,做事先做人

    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做一个让大家喜欢你的人。这一条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很重要,为什么?身为一个常年在外“常驻”的业务人员,回到公司相当于“出差”,这样,你要调动资源必选要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很多情况下,总部的人不太了解市场的情况,只是按照他们的理解来操作一些事情(流程);再有,总部的销售人员那么多,你只是其中的小小一个。谁会特别关注呢?如果你处理不好,人家“惦记”上你了,那么,不敢说总部职能部门的人“拒绝”,但至少可以“拖一拖”吧。所以做人很重要,然后才是做事。

    我经常看到一些“自命不凡”的人,分为两种,一种在市场上“自命不凡”;一种在公司“自命不凡”。一般来说,前者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而后者几乎下场较“惨”。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狼性”,可以“高调”,但在为人上:还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得好。

    销售有规律,有市场的“规律”;也有非市场的“规律”。希望我的同行们把握“规律”、发现“本质”,在销售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