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李卫华 销售与市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客流尚可,但销售就是不理想。咋办?

  很多人就会“三板斧”:调陈列,给导购开会,加大提成力度。但这些招数时灵时不灵,究其原因,因为我们不知销售不好的原因出在哪里。

  下面我们以服装店为例,看看如何通过顾客行为来判断问题所在。

  顾客走过一家商店或是商场里的某一个柜组,大概会有这么5种表现:

  表现1:从远到近,从没有看这一品牌专柜一眼;

  表现2:远处大概5~10米时,看了看模特身上的衣服;但是到了5米之内后,转移视线,走了;

  表现3:远处看,近处还看,最后到了跟前还摸了一把,放手走掉了;

  表现4:顾客摸完之后,四处翻吊牌,或者向导购员询问价格,知道价格之后,走了;

  表现5:顾客知道价格之后,并未离去,最后体验试穿了,但试穿之后走了。

  为何一眼都没有看?

  一般来说,是因为柜组的整体陈列有问题,没有出挑的视觉焦点。专业的说法是,陈列的VP(演示空间)不够到位;简单的说法是,模特身上的服装不够打眼,一般主要是颜色的问题,因为从远处看,能够跳入眼帘的主要是颜色。

  例如,男装的主打色调是黑灰蓝,所以到了男装区一般都比较沉闷,死气沉沉,很少有东西能够打眼。但是,如果你在订货时专门订一套白色或者其他亮色的西服呢?是不是有助于跳入顾客的眼帘呢?

  为何远处看,近处不看?

  颜色从远处吸引了目光,但是到了近处却又觉得不合适,唯一的解释就是款式不符合顾客的心理预期,所谓“远看色,近看款”。

  还有一种情况是,模特身上的衣服和季节不符,上市太早或者已经到了衰退期,根本引不起顾客的兴趣。

  为何摸了摸就放弃了?

  摸的主要是面料,有些面料近肤的感觉不好,太厚太薄或者扎手,所以被放弃了。

  为何看了眼吊牌就走?

  一般来说是价格问题,但是又有这么几种情况需要具体情况:

  一种是顾客翻出吊牌看到价格之后,手同电击一般,价签滑落。基本可以判断:价格超过了他的可承受能力;

  如果是了解到价格之后很坦然,但是还是走了,那可能是他觉得这件衣服不值这个价格。我们需要在陈列效果上做文章,思考如何通过各种烘托来体现它的价值感。

  为何试穿后还走了?

  最有可能是版型问题,也就是这种版型与他的体型不是太相配,不能体现他的优点,掩盖他的缺点。

  中年人买服装尤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少女时代是典型的衣服架子,穿什么都漂亮,在版型这一细节上感觉不明显。一旦上了年纪,无论男女,身体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甚至逐渐有了俄罗斯大妈的神韵,更是对版型关注至极。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