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20世纪的美国电影业曾是电影公司时代,黄金时期的米高梅就是最突出的代表。在1923年的美国电影业危机中,米高梅的前身米特罗电影制片公司虽然亏损严重却还是收购了同样濒于破产的高德温电影制片公司,并费尽周折使一个好莱坞小电影制片公司的老板路易斯-梅耶加盟。就这样,米高梅公司在1924年正式成立,一系列神话也由此产生。

  米高梅成立的第二年,作为总经理的梅耶就大手笔推出了片长为2小时24分钟的《宾虚》,当时的票价大概是50美分,票房却高达400万美元,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电影。

  几年后,米高梅每年要生产影片40到50部,几乎每部电影都挣钱。而米高梅对奥斯卡奖项的全面攻陷使得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要签约米高梅,就一定能赢奥斯卡。”那是米高梅公司的黄金时期。

  上世纪40年代末之前,在梅耶的精心打理下,米高梅一直是好莱坞最大、最有影响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电影公司。米高梅旗下曾聚集了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加里-格兰特、琼-克劳馥、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费雯丽等许多老牌明星。相应的,出产的电影也佳作居多,票房更是盆满钵溢,曾出品《绿野仙踪》、《魂断蓝桥》、《费城故事》、《乱世佳人》(电影版、电视版)、《日瓦戈医生》等佳作。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米高梅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1948年,反托拉斯法波及电影业,制作公司被要求只管制片,不能兼顾发行和影院业务,以此避免垄断。树大招风的米高梅不得不放弃了部分业务,并减产影片,收入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电视的诞生,它分流了大量电影观众。以至于到1957年,米高梅持续了30年盈利的局面被打破。创始人之一路易斯 梅耶的被迫离去,也给米高梅带来运营上的重创。此后,虽然翻拍成名作《宾虚》再创辉煌,但此时的米高梅已经表面风光、内里中空,在随后的10年里连年亏损。 【米高梅破产迷局】

  渠道缺失没有靠山

  如果“政策”缺失,反托拉斯法案对每一个制片公司都有影响,那么,在同样的大环境背景下,米高梅的没落,现在看来,致命伤应该就是渠道缺失,背后没有靠山,没有传媒集团做后盾,无法打通产业链。米高梅的经济危机显然非一日之寒。探究米高梅的失败,不少人认为归结在了没有传媒集团做后盾的原因上。由于没有任何有线电视频道、电视网络或宽带管道,像米高梅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自然处处受制于人。

  影视产业一直以来具有“火车头效应”,也就是在电影制作的带动下,发展与影片相关的产业,比如发行DVD、图书出版、玩具和纪念品制造、主题公园等等,以衍生上下游产业链的方式获得远远高于电影制作发行本身的利润。

  然而,在米高梅这种独立制片公司,“火车头效应”很难体现。而同为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环球影片公司被美国通用电器集团下属的NBC全国广播公司收购,派拉蒙影业公司被维亚康姆收购,二十世纪福克斯则隶属传媒巨头默多克,新线电影公司和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则同属时代华纳。而且长期以来没有任何有线电视频道、电视网络或者宽带管道,只会让公司处处受制于人。

  虽然近年来米高梅也在与电视机构合作,比如与CNBC亚太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开播电影卫星频道等等,但是它进入市场太晚,占据市场份额太小,根本还来不及施展,公司就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米高梅破产迷局】

1948年的反托拉斯法案和50年代电视的冲击,使得米高梅由盛转衰,1957年首次亏损之后,米高梅一直没能再盈利。连年亏损的米高梅,在1970年被美国赌业大亨柯克 克尔科里恩买下。热衷于赌场和宾馆业的克尔科里恩将资金套现拿去投入赌博业,令米高梅与电影业越来越远。此后,克尔科里恩曾两次将米高梅转卖,又两次买回,使米高梅饱经磨难。【米高梅破产迷局】

  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华纳兄弟、21世纪福克斯等竞争对手慢慢占领了多元化题材的市场,使更接近平民生活的、更具时代感的新商业电影成为好莱坞的趋势。而同一时期,米高梅投资的《风语者》则彻底惨败,宣告无论从电影技术还是艺术上,它都错过了好莱坞工业的转型期。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初米高梅静悄悄地吞并了同病相怜的联美公司,享受到了007的份额,孰不知实际运作还是一样的赔多赚少。

  2005年,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收购了米高梅,此时的米高梅已经身负20亿美元的负债了。此举看来似乎挽救了濒临崩溃的老牌电影王国,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中的最后一个独立制片公司也就此宣告消失。

  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索尼的出手虽然阔绰,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米高梅每况愈下的趋势,原因很简单——单纯的资金注入注定只能像以往米高梅的运作那样打水漂,必须拿出行之有效的变革 方案才能改变历史。

  公司的重生需要拿准自己的优势,最大的范例就是漫画界巨鳄惊奇公司,原本只经营漫画的惊奇自将漫画人物授权给大电影公司以来,业务收入突飞猛涨,后来自主拍摄《钢铁侠》达到成功兼容并济,当时慧眼识中神奇的迪斯尼也随之收获颇丰。如果这是一种双赢局面,那索尼和米高梅就是一种反例的双败。

  来源:中国企业家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