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2日    经理人分享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知道伐,国际品牌兰蔻“摊上大事儿了”!

6月以来,兰蔻品牌发生的公关灾难已让其母公司欧莱雅集团股价连续多日下跌,6月11日更录得5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其股价下挫逾2%,该事件导致欧莱雅集团至少蒸发了25亿欧元约185亿人民币。

三度声明,事件升级

国际品牌兰蔻因被爆出与“港独”艺人何韵诗合作,引发大陆民众的不满与抵制,为平息众怒,兰蔻第一时间(6月4日)在其官方微博发布简体中文版声明,称何韵诗并非其官方代言人,但因仅仅针对于大陆网友,再次引发不满。

6月5日下午,为平息大陆网友的不满,兰蔻在Facebook上再发英文版和繁体中文版声明。

6月5日晚上,兰蔻官方再在Facebook上发布繁体中文声明,称决定取消原定与何韵诗合作的活动。

然而,兰蔻针对内地网友做出的道歉和声明又引起不少香港网友不满。6月8日兰蔻宣布其在香港的门店将关闭一天,与兰蔻同属欧莱雅旗下的植村秀也宣布,关闭其在铜锣湾的店铺。

兰蔻公关灾难的警示

目前兰蔻的这场公关灾难仍在发酵。回顾一下“发案经过”,作为国际著名品牌,兰蔻在此事上采取的公关手段的确算不上高明。

事前评估,规避风险

首先大错酿成在事前,按常规国际大品牌与艺人合作,都会对个人生活品德和政治立场做背调,会筛除不合适的人,此次兰蔻之所以遭受到中国网民的不满与抵制,与其在请艺人做推广活动之前未进行详细调查不无关系。

因此,各大企业,尤其是国外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活动前,一定要进行前置风险的评估,这是避免舆论指责、防患于未然的最有效办法——这次兰蔻危机给大家的启示是这样的危机一旦发生,企业再做什么几乎都是错了。

回应不仅要快,还需考虑全面

大家都知道企业面对公关危机,快速反应能把事件危害降到最低,但如何回应也很关键。

此次兰蔻应对舆情采用的手段,虽然第一时间就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进行了回应,但回应内容用简体中文,发布渠道仅仅是大陆受众较多的微博,如此有针对性的回应显然考虑得不够全面。而后迫于舆论压力在Facebook上发布繁体中文版和英文版声明,却又被香港地区网民质疑太过考虑大陆网民的感受,因此遭受香港地区网民的不满。所以,第一时间回应固然重要,但在回应时需“全面考虑”网民的感受,不可顾此失彼。

推卸责任的做法不可取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最要不得的态度是:推诿搪塞、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对抗、 诉讼。

兰蔻的三度声明中,皆被认为是在推卸责任,给外界一种极其明显的逃避态度,这在应对舆情时,是万万不可采取的。无论是当代言人还是仅仅只是音乐合作,兰蔻与“港独”艺人何韵诗都正面达成了合作意向。虽然最后活动被取消,但这种已达成的合作意向带来的冲击,并非发声明撇清关系就能平息的。

在应对舆情时,撇清关系的做法不可取,承认事实,往往比模棱两可的态度更能让网民感受到诚意,也更能有效平息众怒,抑制舆情扩大。

总之,兰蔻此次的危机公关无疑是失败的,这种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中国国情的研判错误。兰蔻的公关灾难让品牌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现在两边都不讨好,跟何韵诗合作有消费者提议罢买,不跟何韵诗合作也有用户抵制。

但是对欧莱雅来说,中国内地市场和香港选哪个并不是难解的题目——中国市场对欧莱雅至关重要,2015年,中国超越法国成为欧莱雅集团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其2015年在华全年销售总额达149.6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4.6%,其实欧莱雅集团的的选择已不言而喻。

兰蔻此次的危机公关说明,对于欧莱雅集团这样的国际大品牌来说,如果想维护好中国这个大市场真得在品牌战略上多下点功夫了,国外企业在邀请中国艺人合作上得多考虑考虑,至少在选择香港艺人上真要慎之又慎了。否则陪了夫人又折兵里外不是人都是小事,“品牌是顾客体验的总和”,一旦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品牌价值贬损要弥补可能只能靠时间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