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8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围绕中国经济放缓、股价下跌以及人民币突然贬值的担忧拖累全球市场下挫,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举动看起来非常有先见之明。

在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经济波动之际,香港富商李嘉诚(Li Ka-shing)却并无太多惊慌失措的理由:他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加速行动,降低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依赖。

李嘉诚凭藉敏锐的商业头脑而成为亚洲富豪,并因此被香港人称为“超人”,他自2011年以来就不断削减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他还出售了部分港口和香港的零售资产。香港是中国内地的国际贸易和融资通道。

这位87岁的大亨让麾下两个主要企业集团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 Ltd。)和长江实业(Cheung Kong Holdings Ltd。)将重心转向欧洲。过去18个月他投资了200多亿美元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一家荷兰连锁药店和一家英国列车车厢制造商,以及将他旗下意大利电信公司和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合并等。这些交易的规模超过李嘉诚过去10年在欧洲进行的所有收购交易之和。

甚至在李嘉诚大举收购欧洲资产之前,2012年欧洲就超过了大中华(虽然幅度较小),成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营业利润中贡献最大的地区。去年,欧洲占和记黄埔总营业利润的比例达到42%,大中华地区则降至30%。

三位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的部分原因是,他认为他可以在欧洲获得比中国更多的利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缓慢的集合体,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因为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吸引众多投资者。李嘉诚这一观点可能表明,投资者从中国经济繁荣期轻松获得高回报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公司管理人士曾表示,欧洲投资机会的大小和规模都要超过香港,目前在香港可供李嘉诚投资的机会已所剩无几。

现在,随着围绕中国经济放缓、股价下跌以及人民币突然贬值的担忧拖累全球市场下挫,李嘉诚的举动看起来非常有先见之明,更加巩固了他在投资者心目中先知的地位。不过,公司内部人士以及研究李嘉诚的学者称,欧元的疲软使得能够提供稳定回报的欧洲资产比中国更加便宜,这也是李嘉诚此举背后的一个动机。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教授吴毓武(Woody Wu)说,李嘉诚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出售的时机。只要价格合适他就会出售,在财务方面他是个天才。

《福布斯》(Forbes)估计,截止9月5日,李嘉诚身家为248亿美元。李氏商业帝国被粗略划分为几大板块:房地产、电信、港口、基础设施、零售和能源行业。今年早些时候,李嘉诚将两家旗舰公司整合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 0001.HK,, 简称:长和),并剥离房地产业务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Cheung Kong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 ,1113.HK)。这些公司的市值合计大约770亿美元。

李嘉诚与长和对此均不予置评。长实地产对记者的邮件提问未予回应。

这两家公司的股价表现均跑赢了香港基准恒生指数,恒指自6月12日以来已累计下跌近24%。长和股价同期下跌10%,长实地产下跌21%,表明李嘉诚也并非全然不受中国内地经济放缓的影响。

两位与李嘉诚有过密切合作的人士表示,李嘉诚的大部分房地产投资组合都在中国内地,没什么能像一份开发协议那样使他激动不已。据曾经拜访过他的人士表示,李嘉诚的办公室位于香港商务中心区一座大厦的70层,在用比力坚果招待客户时,他曾指着这座城市的天际线自豪地说,香港八分之一的建筑是他一手建造的。

2008年,李嘉诚以人民币49亿元(合7.69亿美元)的价格将位于上海繁华的金融中心区核心地带的一座40层的大厦卖给一位私人投资者,此举令观察人士大吃一惊。据当时的知情人士透露,三年后市场下跌时,这座大厦再次出售时的价格就比李嘉诚卖出时的价格低了人民币5亿元。

至少自2012年以来,李嘉诚就没有在中国内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土地收购,并且出售了商场和住宅开发项目。

里昂证券(CLSA)综合企业分析师Samuel Hui表示,这表明李嘉诚的企业并不看好市场未来的走向。

一位接近李嘉诚的人士称,随着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Wanda Group Co。)董事长王健林等中国内地地产巨头崛起,市场竞争加剧,李嘉诚丧失了他在20世纪90年代所享有的建筑技术优势。王健林已经取代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

公司内部人士和学者提出的李嘉诚退出中国市场的潜在动机包括:他与中国领导层的关系可能淡化,以及李嘉诚准备将业务控制权转交给他的长子李泽钜(Victor Li)。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李嘉诚职业生涯的财务学教授范博宏(Joseph Fan)表示,李嘉诚离开中国市场的更重要原因是他在那里的影响力减弱。

李嘉诚于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以生产塑胶花起家。他已经将业务注册地由香港迁往开曼群岛。去年,他将香港零售连锁企业四分之一的股权出售给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最近,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收购了李嘉诚在香港16.5%的电力资产。

接近李嘉诚的人士称,他仍然在打造其商业帝国。

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士称,他仍然有着进行大规模交易的精力和强烈兴趣,并未对此感到厌倦。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 ……
阅读更多【海尔】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