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报告在线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真功夫事件
 
  著名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真功夫”又出事了,两位创始人为争夺公司控制权打得不亦乐乎,甚至连公司总部人员都没办法正常上班。一家正准备“蒸蒸日上”的优秀企业,眼看就要出大乱子了。
 
  在我看来,这是对创始人之一“真功夫”董事长兼总裁蔡达标的最严竣的考验。我们曾经担心“真功夫”的东西做得不好吃,因为中式快餐曾经总让人觉得不能兼具既标准又美味两大标准,但是“优秀大厨” 蔡达标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他最对得起“名符其实”四个字,因为在这个行业,蔡达标就等于是“菜达标”,达标、好吃,没问题!
 
  但是现在看来,一个快餐企业的董事长,能把饭菜做达标,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企业管理上能不能达标,能不能持续达标,让企业远离各种危机干扰、健康前进才是最大的考验。你看看真功夫这两年的新闻就知道了,随着企业的成为明星,原本潜伏在企业内部的各种问题开始相继浮出水面,先是“离婚门”,这回又是“股东门”,蔡先生开始面临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关卡。
 
  无论婚姻,还是合作,其实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离”还是“和”的选择,而且答案只能有一个。
 
  其实,真功夫”的创始人只有两人,一个是现在的“真功夫”董事长兼总裁蔡达标,另一个是现任副董事长潘宇海。和许多民营企业创办的历史一样,他们俩还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这种关系,好时是亲上加亲,坏时则是雪上加霜。而且,他们的股份还是50:50,这也是一个极其微妙的比例,在一般公司中,我们都知道,这事会很麻烦。。。
 
  这是一个何其相似的故事版本。上世纪90年代末期,著名的VCD企业爱多电器突然猝死,当时我正好在服务这个企业,亲眼目睹了这个企业的从有到无。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两个大股东,股份一样,但一个控制了企业而另外一个基本无法参与经营,终于有一天,被排挤的一方出离愤怒了,悍然发动“内战”,企业的命运于是犹如抛物线一般重重落下。。。
 
  我把这种危机称之为“创始人危机”。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的一个问题:都是企业创始人,一把泪一把汗,都看着企业好不容易从小到大长大成人,还没怎么享福呢,却被创始人亲手肢解甚至灭亡。它不是死在竞争中,不是死在刀枪下,而是死在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人的角色往往是从一开始,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然后变成一个管事,一个不管事了)。
 
  中国人都梦想“苟富贵毋相忘”,但历史证明往往事与愿违。根源无非有二:一是彼此关系不能与时俱进,二是没有相应退出机制。这跟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
 
  很多创业者一开始都是在一起打江山的,在一个锅里捞饭吃,那时的关系大抵是难兄难弟。但后来,随着贡献的大小不同,关系也就开始蜕变,有人开始负责指挥,有人只负责执行。随着时间再进一步推移,前者往往就成了领袖(如封建时代的皇帝),而后者则成了部属(如封建时代的大臣),后者中的聪明者自然可以领悟这种变化,不再谋求与老大平起平坐了,如范蠡,就干脆退出政治江湖;不聪明者还要幻想保持以前的传统,结果矛盾爆发,下场很惨。
 
  退不退,其实取决于自己对自己能耐的把握,以及对利益的取舍。西方企业在这一点就有制度上的保障,它的创始人往往也跟中国人心态不一样,发现自己玩不转时,就会选择“只求所有,不求所在”,在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下,分分红就可以了,反正没人敢黑你。就象比尔盖茨的创业伙伴,长期在富豪前三位的保罗·艾伦,人家就走得很潇洒,没有制造什么“危机”来。
 
  所以,当你的企业出现“创始人危机”时,别动不动就江湖味十足,袖子一卷就上来动手了,最重要还是制度建设,大家坐下来谈嘛,既然股份都是明确的,需要商量的就是方式问题。而这,毕竟远比解决股份比例问题要轻松得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