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销售与市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让企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困境不是市场销售表现不佳,不是外部竞争环境加剧与咄咄逼人,而是潜在的,无法预知的公关危机。

  一个很小的失误,也许是致命的。360度品牌管理,未来将更多地表现为360度危机管理。基于自身产品问题引起的客诉,企业服务环节产生的抱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都可能把企业搅入一场危机。

  如果说,由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等引起的危机尚可理解甚至能够较为顺利地在企业自定的危机处理流程内得到妥善处置的话,那么那些防不胜防,甚至看起来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危机呢?一味推脱,或者极欲撇清,也许并非好主意,至少,越描越黑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但保持沉默也可能被看成是心虚。这就像遇见任性的女朋友,说好可能被认为虚伪,说坏会遭来埋怨,不说?什么态度。

  江湖险恶。换句话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哪怕是稀里糊涂的一刀。

  其实,没有不明不白的危机。不是还有句话曰:出来混,迟早要还吗?所以,“混”,终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企业危机公关常常被理解为发生危机后如何化解或者降低由此产生的损失。事实上,危机公关首先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神医扁鹊一家三兄弟皆行医,谁医术最高?“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为何?因为他大哥就是擅长看做病隐,能够及早除之。所以,危机公关,以能防患于未然为最佳目标。

  不论是在企业平素经营过程中暗潜的危机,还是防不胜防的意外危机,大多可寻根探究。稍作罗列,权且做参考:

  一、制度危机。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以此维护企业日常经营运作。产品生产、作业标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甚至不成文的“潜规则”。这些公司的根本体系,可能是导致企业危机的最大隐患。尤其是不可说,不成文的“潜规则”。平素这些规章制度确实达到了企业主维系企业和谐发展的作用,但一旦有较真者或者某些冲突发生时,我们便看见,企业规章制度与法律冲突,作业流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冲突,潜规则里的空子等等问题,造成的人事危机、安全危机、服务危机等等。最可笑的是,企业往往最后把危机发生的责任推卸给规章制度与流程。这些都谁定的?一切无事倒也罢。所以,文本制度一定需要谨慎规范,落实到位,不然,迟早自己扇自己的耳光。

  二、祸从口出。发昏的官吏经常语出“雷”人,成为令百姓感觉极度寒冷的冷笑话。企业也要当心发昏的主管,祸从口出,把一个危机变成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危机。因此,这方面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即便有些看起来很像外交辞令的言语,如果当事人有很诚恳的态度,面对媒体与公众,应该是不至于把某个危机孵化成新的危机。所谓避免祸从口出,是为了防范危机二次发生。

  三、遭遇连坐。这种危机听起来无辜,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郁闷。但事实上,可能并不冤枉。早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大意说的是蒙牛、伊利抱怨三鹿拖人下水,。这种累及行业的危机,并非无辜。事实上,消费者对那些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企业只会更加尊敬。所以,行业危机连坐导致的原因,往往是你自身也不干净,也迷恋行业里的潜规则。这样,也怨不得别人。

  四、品质缺陷。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始终最为关心的是购买的产品品质问题。服务问题其实是产品问题的延续。企业产品之所以存在问题,无非是基于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润的考虑。品管流程、材料等因素,大部分是托词。未来,企业如果不持续改善产品品质,那么,它节约的成本,将在终端销售过程中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品质依然是防范根本危机的最紧迫与必须的环节。品质不好,也会遭遇连坐,甚至成为其他企业与行业转移危机的通道。当年KFC苏丹红事件,KFC之所以能够比较好的化解危机,原因正是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了苏丹红上。产业的各个链条的供应商,要提防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看起来不相关的企业,因为,掉链子,也会累及自己。

  五、网络危机。网络如今成为矛盾、危机的重要来源,正是在于它的开放与速度。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消费者,甚至毫不相干的人,都有可能通过网络传播危机病毒。个人无法左右传统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但在网络上则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因此,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如何引导员工和谐上网,不给企业制造“危机”,也是很重要的大事情。网络的社交作用,对危机的扩散不容小觑。

  六、流言危机。这种危机最为难防,恐怕也是最头疼的。空穴来风到也罢,但往往所谓的无中生有能够牵扯出与流言本身毫不相干的其他危机,这个才难对付。企业应对流言,需要更快速、更真诚的态度反映。流言虚虚实实,但受众往往宁可信其有。所以,风险与危害不言而喻。建立应对流言危机的快速反映机制,尤为重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