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2日    许正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互联网思维”恐怕是过去两年中国企业界最热门的词汇,同样,“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也正在被很多人热炒。

  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尤其是每一天都在实业中间面临各种挑战的企业家们和管理者们,当我们冷静地看待现实的时候,我们要评估一下:我们真的需要工业互联网转型吗?我们离工业互联网到底有多远?我们真的应该参与其中吗?

  按照联合国工业统计的标准,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中国工业的产能规模只有美国可以相比拟。但是在迈向工业互联网的全球竞争中,美国、德国、日本豆希望借助这一新的竞争利器甩开正在追赶的新兴国家,确立自己新的持续优势。

  我认为,在工业互联网的转型方面,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有三个最大的软肋。

  第一个软肋就是时间,所谓时间就是在关键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工业产业中间的材料技术、工程技术、基础技术的研发,乃至生产工艺和流程设计,可不是写软件代码那么简单,它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和实践检验才能形成的。这些正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企业的巨大优势。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积累,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可以加快步伐,但是无法用所谓互联网思维,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代替这个过程。我所知的很多希望从低端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业的企业,都在经历着这个转型的痛苦,没有核心技术,基础研发薄弱,就需要这些企业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走完这个积累的过程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第二个软肋是软件技术。这个软件不是今天互联网公司流行的APP软件,或者交友软件,或者电子商务软件。在工业系统中,最关键的软件系统使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软件、产品数据库软件、控制软件和生产管理软件,包括我们常用的三维设计系统PLM和生产执行系统MES等等。所有搞工业的人都知道,在这些领域里最为关键的软件技术和能力都掌握在美国、德国或者日本公司手里,离开了这些软件支持,现代工业根本就不存在。而事实上,在正在到来的工业互联网时代,不管是德国公司还是美国公司,它们所依据的起步点正式这些关乎生产流程、关乎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核心软件,以这个为基础,这些公司正在快速地向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迈进。

  在当今中国,有大量的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在我看来被浪费在了很多低端的商业软件上面。中国的软件公司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够建立起可以与世界级的工业工程、控制软件相媲美的核心能力,这一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迈向工业互联网的巨大短板。除此之外,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乃至大数据技术,中国的软件能力也是非常弱小的。这些软件技术的突破并非没有机会,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企业将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些需求有可能给有雄心的软件公司提供新的巨大的市场和实验平台。

  第三个软肋,在于芯片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这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者芯片相关的突破,也是在实现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必须形成的重要产业支柱。

  我对今天中国工业距离工业互联网的差距并不乐观,但是也不悲观。其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有着各种各样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差距,扎实深入地进行基础研究和实践,抛去空想和空谈,赶上发达国家才有可能。而德国人和美国人其实最担心的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发力,尤其是软件技术的发力。如果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物理产品的革.命,那么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信息和软件产品的革.命。只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才会让我们采取正确的战略举措。

  本文根据许正的新书《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的产业转型》部分内容编辑而成。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许正课程
许正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