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4日    《世界经理人》杂志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在很多人看来,精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精益省钱”,精益企业品质好交货准时同时成本一定非常低,最终体现的“成本上竞争力”让许多企业心动。

  正因为这样认识根深蒂固,某些企业每次采购物料,即使是常规物料,还是次次货比三家竞价。这样采购回来的物料相对便宜,看似节约了成本,但是由于比价产生时间耽搁,导致交货周期拉长、物料齐套时间变长、库存变大,以及多于需要量的采购导致呆滞物料变多,老板却很少在乎。因为他认为这是我自己财产,关键是自己购买回来时是当时最低价!

  精益管理认为实际上成本是立体的,除了“使用量”维度“、价格”维度以外,还有一个独立的“时间”维度,它们彼此独立影响着成本构成,也即成本=使用量×价格×时间。
  
A、B两企业做同类产品,品牌知名度也差不多,假设做同样产品物料采购价一样,出厂企业产品销售价也一样,不同点A企业材料库存10天、制造周期10天、成品存货10天,合计生产组织周期30天,这样A企业一年组织产品共周转12次;B企业材料库存3天、制造周期3天、成品存货4天,合计生产组织周期10天,这样A企业一年组织产品共周转36次,每周转一次假设获得利润率一样,但是因为B企业多周转3倍利润总额就会高过A企业3倍。同时这个案例每周转一次利润一样是不可能的,因为B企业周转快,厂房应该只需要A企业30%就够了,这样设备与厂房折旧固定费一定低,库房也会小,用人也会少,用电也会少,同时周转快现金流好,借贷会少,财务费用会少,这样合计下来,B企业利润高过A企业何止3倍!

  这个案例其实就是电脑PC界戴尔(DELL)与IBM竞争的本质浓缩,最后技术实力强大的IBM败给了戴尔。IBM不是输在技术上,也不是市场占有率,更不是品牌上,就是输在从接到需求到交付到客户手上产品整个生产供应链时间太长,压货太多上。戴尔用精益思路实现了敏捷供应,赢在时间快!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