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2日    36氪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做一家公司 CEO 已经不容易,同时管 2、3 家更是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如果你总是抱怨时间不够,想想那些同时掌管几家公司的人是怎么做到的。从这些杰出的 CEO 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很多提高效率的经验。以下就是其中 5 位的生产力秘密。

  乔布斯

  2007年 秋,Yahoo CEO 杨致远希望苹果 CEO 乔布斯帮助自己的公司摆脱困境。乔布斯给 Yahoo 高管提供了一条既简单又深刻的建议。乔布斯说,很多公司都会列出明年要完成的 10 件事,但 “明智的公司会把事项缩减到 3、4 项。”

  在他第二次执掌苹果时,乔布斯给公司的顶级人才也灌输了这一理念。每年乔布斯都会用 3 天的时间跟公司表现最出色的 100 名员工讨论公司战略。讨论的最后 1 天乔布斯会在员工面前摆上白板,写下苹果接下来要干的事情。然后乔布斯会把他认为是愚蠢的想法划掉,最后再把最终清单的后 7 条删掉。

  Jack Dorsey

  跟乔布斯类似,Jack Dorsey 也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放逐过 7年。现在他终于又当上了 Twitter 的 CEO,这样他就同时成为了两家公司的 CEO(另一家是 Square)。他的计划是每天在两家公司各干 8 小时。其生产力秘密是:

  我发现对我有效的办法是确定每天的主题。周一的时候我会关注两家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周二则聚焦产品。周三关注营销、沟通和增长。周四把焦点放在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上。周五精力集中在公司、文化和招聘上面。周六会出去走走放松自己。周日用在反思、反馈和战略上面,并做好下周的准备。

  Carlos Goshn

  Carlos Ghosn 是日产、雷诺的 CEO,还是俄罗斯车企 AvtoVaz 的主席。在谈到如何管理三家位于不同国家的公司时,他透露了一个关键:提前 1年 多就已经把日程安排好了:

  我知道未来的 15 个月我要去哪里,做什么。这不仅仅是为我自己,主要是替手下的人准备的。他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在东京,什么时候去巴黎,什么时候去纽约,这样就能安排好自己。

  Elon Musk

  Elon Musk 从 PayPal 出来以后,做起了电动车和火箭,身为 Tesla 和 SpaceX 的 CEO,他的秘密武器是电子邮件。“我写很多邮件—我非常擅长邮件。那是我的核心竞争力。” Musk 在 2013年 的一次会议上开玩笑说。

  他不断努力去优化自己的时间:

  我认为有一个反馈回环非常重要,这样你可以不断去思考做了什么,怎么去做得更好。我觉得是这是唯一最好的一个建议:不断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不断对自己提问题。

  巴菲特

  巴菲特一直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是 20 世纪最成功的投资者。他把自己的成功秘密透露给了自己的飞行教练 Mike Flint。

  一开始他先让 Flint 写下自己的前 25 项职业目标,Flint 花了些时间写下来了。然后巴菲特让 Flint 再看看这 25 个目标,从中圈出前 5 个。Flint 又花了一些时间反复看着清单,最终确定了 5 个最重要的目标。

  这时候巴菲特开始问他第 2 份清单,“那些你没选的你怎么看?” Flint 回答说:“前 5 项是我的关注重点,但另 20 项目标也是紧随其后的。这些仍然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时不时地在我认为合适的时机去做。那些不是紧迫的,但我仍然计划为它们保留一些精力。”

  巴菲特回答道:

  不。你搞错了。你没圈的事情已经变成你不惜一些代价要避免(Avoid-At-All-Cost)的清单。不管如何,在你的前 5 个目标成功之前你都不要去关注那些事情。

  这次简短的对话促成了巴菲特著名的 “2 个清单” 策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