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7日    首席招聘官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执行力的成败

很多企业一直在抱怨执行力的落后,他们把很多问题都归咎到执行力这三个字上面,但是当我们真正分析是什么执行力的时候,却茫然了:执行力是简单的做愚民,只是对老板一味的顺从和盲从吗?执行力是简单的做事吗?执行力就是按照老板要求做动作吗?以上这些对执行力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执行力的本质是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执行力,二是个人执行力

组织执行力角度看,本质是三个流程,即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这三个流程是为因果关系的,即战略流程是输入,而运营流程(指市场流程、研发流程、供应链流程、服务流程等核心流程)和人力资源流程是战略落地的两条腿,它们共同辅助实现对战略的落地。

从这个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战略落地至少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运营流程比喻成为结构,如一辆车,则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则是驾驭结构的人,比如司机。可以说,再好的车,没有好司机相匹配,也是无法达成最大化效能的,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对战略执行的关键价值。

个人执行力角度看,那几乎所有内容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的了。如果我们分解个人执行力的组成要素,会发现个人执行力的核心是四个方面,即执行的心态、价值观、意愿和能力,所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从员工发展角度需要解决的核心命题,可以说,人力资源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实现员工的我愿+我能,这无疑是对个人执行力的关键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我们如果谈执行力,其实可以翻译执行力的代名词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执行力的成败。

我们从无数的组织实践和变革案例中发现,很多执行力不到位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人的问题,我们经常说的“对事不对人”,其实应该改成“对事又对人”,因为恰恰是人这个最复杂的管理要素,直接导致了执行力的懈怠。

很多工作的流程变革和组织再造的结果也证明了如此,即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好画,发布也容易,但是落地很难,究其原因,并不是机制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机制的人无法执行到位,造成了机制成为空中楼阁。

今天的组织,每天都面临着变革和转型的要求,我们常规的执行力建设做法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步步为营的建设,逐步达成执行力体系和流程的健全。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化。

但是坏处也明显,即见效时间长,效果慢,可以试想,这好比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在没有通车前,有没有其他道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呢?

答案是有的,即人力资源是具备快执行特征的管理手段,人力资源工作非常强调沟通和对话、非常强调培训和辅导,这种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可以实现人的顿悟,而不需要人去做苦行僧来修炼,从而实现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提高,这比建设漫长而健全的体系来的更快、效果明显。

我们发现很多有效的培训就是一个明证。比如一场关于沟通的培训,如果仅仅讲什么是沟通,从编码、中介、解码角度解释沟通的过程,是没有意义的;而当我们发现一些管理者面对的主要沟通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开早会、不知道如何面对员工实施绩效面谈时,如果我们的沟通课程针对以上内容实施培训,则效果会非常好。当学员理解沟通对他们的实践意义时,他们会恍然大悟,这比去拜读一个早会制度、面谈制度更加有效。

我发现,如果公司谈研发,是由研发部承担的,谈营销,是由营销部承担的,但是当我们谈执行力,却没有主导的建设部门。我建议这个归属权落地到人力资源部,因为这个部门具备了以上分析的执行力建设和快速执行改善的能力优势,这样的定位也有利于组织形成战略和执行的完整能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