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8日    E职独秀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对于人才,如何才能广为吸纳和有效任用。在这方面,今人的做法固然值得取法,古人的经验也同样值得借鉴。现在,且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礼待和使用人才的。  

  义利并用吸纳人才  

    延揽人才有很多方法,但据我分析,种种色色大概都不出义、利二途。二者之间,孰轻孰重,不必也不能草率决断,我的意见是:义利并用,相辅相成。以利相诱,这方面的功效自不待言,而以义为法宝延揽人才,效果又如何呢?答案是,效果奇佳。刘皇叔三请诸葛孔明出山相助就足资广大企业家们借鉴和取法。诸葛亮胸怀韬略,高卧隆中,声名远播,几乎同时惊动了曹操和刘备两人。据野史记载,曹操还要比刘备先着一鞭,但结果是刘备得偿所愿而曹操却失之交臂。原因在于,刘备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曹操却是派出莽将夏侯以势相逼,以祸相胁。  

  公正无私使用人才  

    有了人才,还需要善加运用,否则,投闲置散,也无济于事。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最终也没能在其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反观刘备,地少,兵微,将寡,却能维持局面几十年而不坠。其间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曹操心胸狭窄,生性多疑,不能公平对待和使用人才,他的人才基干始终都是曹氏家族和近亲夏侯家族;而刘备则不然,他一直能平等对待和恰当使用荆襄和巴蜀两大人才集团中的精英分子。  

  真心诚意重视人才  

    唐太宗非常重视千古诤臣魏征的一言一行。魏征每有建议和批评,唐太宗都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褒奖,既在精神上鼓励,又在物质上赏赐。魏征死时,唐太宗泪湿衣衫,沉痛喟叹:魏征亡故,吾失明镜矣!唐太宗的明哲和宽容极大地鼓舞了魏征以及其同僚的忠直之气和效力之心,而这正是造成贞观之治的一大因素。  

  苦心孤诣培养人才  

    清代名臣曾国藩颇具容人之量,很会用人所长。其幕府之中,文武兼备,人才济济,而李鸿章,除了好吃懒做之外,几乎一无所长,其他人都对之深恶痛绝,必欲驱之而后快。但曾国藩却独具慧眼,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李鸿章眼光敏锐,见事深刻,看问题常能一针见血,曾国藩一方面时加责骂,以折其骄气,另一方面,则法外开恩,免其值班,还往往主动屈尊与其讨论战略战术,每每通宵达旦,全然不知疲倦。曾国藩的一番苦心,终于造就了一个近代史上的大人物。  

  中兴三杰之一的左宗棠虽才大器弘,但为人非常傲慢,先后得罪了很多人,而曾国藩却爱才心切,执意栽培他,要兵给兵,要饷给饷,总是全力给他发展空间,使他有机会从浙江、福建一直打到甘肃、新疆,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人是事物的决定因素,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企业家们应该时时悬为明镜,以检言行,以照心胸。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一块石头的两种结局》
同是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一半做成了台阶。一天,台阶不服气的问佛:"我们本是一块石头,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而去朝拜你呢?"佛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割。人生也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住寂寞,负得起责任,担得起使命!如此种种人生 才会有价值!!人生只有敢于经历才会有收获!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