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3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信号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经济的寒冬已然来临,面对企业的转型发展和变革图新,今天的中国企业家很有可能会成为当年拯救日航的稻盛和夫或者是重振苹果的乔布斯……这些伟大的企业家虽然办法不一、风格迥异,但都在危急关头救企业于水火,成为一代管理者标杆,缔造了流芳百世的传奇。这些拯救者身上的能力和特质需要我们好好剖析、努力学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从这些企业家身上总结了十种更容易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取得成功的领导力特质。

  1. 真诚坦率的领导者更易成功

  中国这几年涌现了一批非常有个人色彩的成功创业者,其中有些人被形容为颠覆者,这批新一代企业家都是真我领导力的代表,他们个性率真,有激情,能激励周围的年轻员工;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心态开放,敢于质疑传统,愿意拥抱变化。

  在老一辈企业家中,比较缺少真我型领导者,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顾虑,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都会影响沟通的心态。而新一代企业家的直率、真诚,有时候甚至是肆无忌惮,能让新一代员工感觉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这种真我型的领导更容易被新一代员工和客户接受,因为80、90后的员工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存在感,有着强烈的对成就的追求,他们要有自己的空间,不喜欢被控制和洗脑。新型领导者擅长抓住年轻员工的这种特点进行激励,就能在上下级之间产生心与心的连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2. 能“转心”的领导者更易成功

  转型中最重要的领导力素质之一是开放的心态,愿意学习、谦虚对人。因为转型一方面是业务的转型,另一方面就是“转心”,让员工、客户、供应商、股东,都能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变化,愿意做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愿意训练自己不太熟悉的肌肉。“转心”的首先是领导人自己,其次是下属员工。转心成功了,转型多半也就成功了。

  3. 看轻个人私利者更易成功

  转型之际,领导人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否则很难成功。领导者要从大局去考虑,从所有人的利益去考虑,转型才会慢慢发生。

 

  2015年5月,稻盛和夫老先生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做演讲,我有幸和老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他27岁时创立京瓷,52岁创立KDDI,78岁时拯救了即将倒闭的日航。去日航之前,他提了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不拿一分钱工资;第二个条件是不带任何一个人进入日航,因为他的周围圈子的人都不懂航空业。他来日航就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帮助日航重振昔日辉煌。因为他不拿一分钱工资,像做公益一样做公司,就很容易感染别人,但与此同时,他也建立了非常严明的制度,包括去官僚制度,把管理会计做到极致。让每个员工感觉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哪些对公司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什么应该多做,什么应该少做,什么不该做,分得非常清晰,这样的转型就会比较容易。

  4. 得到员工信任者更易成功

  转型的路径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清晰的,需要一边走一边调整。管理者要让员工对转型有信心,相信领导者能将他们带往更好的境地,相信企业未来会更美好。所以员工对领导人的信任非常重要,这是确保转型成功的关键。

  5. 胸襟开阔者更易成功

  领导者的胸怀也很重要。联想收购IBM以后,原先联想所奉行的短、平、快的销售方式行不通了,联想原本的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原有的薪酬机制,都和IBM完全不同。这时的联想应该怎么走?在外界看来,这是一个跨国并购的案例,但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个转型案例,联想该如何吸收对方的精髓部分,改变自己,增强原有的组织能力,同时保留IBM的优势。

  6. 懂得激励员工者更易成功

  另一个有意思的转型案例是韩都衣舍,这是一个互联网企业,员工多数是80、90后。针对这些年轻员工的特点,他们在转型期实行的是扁平化组织管理,每三人一个小组自主经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80、90后员工,培养激情,把时尚做到极致。小组制让员工看到了明确的目标,每个人都可以“当家做主”,经营自己的一盘生意。小组可以组合,可以分裂,可以再生,机制灵活。

  7. 善于整合资源者更易成功

  随着转型的进程,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和顶层管理者,职能都在发生变化。公司的内部创业往往来自基层,因为基层是和客户、和市场接触最密切的,基层管理者要鼓励基层员工创业创新。中高层管理者和顶层管理者的职能要转化为怎样整合资源、扶持帮助一线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去创业创新。顶层管理者要做的就是资源的跨界整合。

  企业的形式应该是一个倒三角,员工在最上面,高层管理者应该给他们提供服务。很多企业虽然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要践行这一点,需要强大的系统和流程支持。让一线员工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却不至于失控,转型时期的管理会计、流程管理、职责架构和控制依旧非常重要,所谓的倒三角结构、去中心化只是一种境界,而不是说在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完全放任、不受控制。

  8. 善于激发创造力者更易成功

  对于创新性人才,我们要珍惜。能接纳那些跟我们想法不一样、做事不一样、行为不一样的人,包容他们,尊重多元化人才在企业中的成长,企业才有长远未来。

  《How google works》这本书里讲了谷歌的很多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回到本我?只有回归了本我才能激发出创造力。如果一个公司里,员工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怎么跟上级搞好关系,怎么去取悦别人,关注点就不在创新上了。人只有恢复到一个舒服的、实实在在的自我,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在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中,非常提倡冥想,但实际上冥想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让你更关心自己的感受,从内在爆发出创新的能力。

  9. 开放和自律兼顾者更易成功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家,一方面受硅谷影响很深,真诚,勇于表现自我,与员工平等相处,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人也很推崇强势领导力,这两种领导方式并不冲突。自由的同时需要有自律,无限度的自由就是散漫。在推崇自由的大前提下,需要有自律的精神。

  10. 看重企业价值观者更易成功

  中国的企业中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比如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管理。阿里设有一个“闻味官”,就是那些长期服务于阿里、对阿里的价值观最了解的人。任何人要进阿里,闻味官都要跟他聊一聊,以确保他跟阿里气味相投。据说阿里50%的KPI考核是看员工是否符合企业的价值观,但是并没有多少企业敢用这样的定性考核方法来考核员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阅读更多【苹果】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盲人过桥》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桥,从桥上摔下,两手抓住了桥栏。他战战兢兢地抓紧栏杆,自己估计松手后肯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人告诉他:“别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紧抓着栏杆高声呼叫。时间长了,手上累得没力气了,一松手就落到桥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来,说:“嗨!早知道桥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让自己受这么长时间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这个盲人是有些夸张,但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宁可把下面想的恐怖点,预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这个是危险的,所谓的忧患意识,要把问题想得更加复杂点,把问题想得更加困难点,这从某种角度而言没有错,但对企业战略来说是存在问题。

企业战略过程中对于未来预估,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某种预估将会对当下的行为发生扭曲,企业会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无谓的因素上。宁可想得复杂点,不要想得太容易,这种思维其实是掉以轻心的反面,中国人有句话叫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业管理中,若没有这种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会事倍功半,当然有这种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鹅现象在当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论与模式如此之多的当下,企业着眼于当下的未来预估,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