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5日    36氪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我们很久前就听说了,创始人有三个事情要做好,然后就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色再做其他的事情。钱,方向,招聘,那我今天来讲讲招聘。

 

掘金 2.3 - 2.4 的版本上周也发了,我和 Xinlin 在讨论的时候发现整个产品的下一个重要版本 3.0 以现在的开发资源来看要很久很久。一来公司这边事情比较多,我要分摊很多精力;二来公司要发展,吸引更棒的人进来本身就是一个当务之急。又是一个前辈说过的话:“自己做互联网公司,有几个坎儿:活下来,做下去,招比自己出众的人,开比自己有经验的人。”

 

很多朋友来找我帮忙,说想要招人求推荐,我一般情况下都很为难。只有我和你熟识、了解你在做的事情、明白你的能力,才敢帮你简单宣传一下,至于靠谱的至交好友,我也定当竭力帮忙。但是,在现在的整个市场背景下,钱不是钱,程序员、设计师等技术人才因为不太正常的市场而在此特殊供需关系下价格飙升,再无人关注技术质量,因为招聘者本身并不尊重技术。

 

举一个例子:以下称此高大上的 CEO 为 Jack

 

Jack:说要招一个 Web 前端(当今最火的职位之一)

 

我:问需要什么技能?

Jack:H5,JS,适配移动端的页面开发

 

我:那主要是写你们产品的业务代码吗?和后端合作?你们现在的前端框架是?

Jack:这个要看我们产品的进度,主要还要开发一些微信转发页面等

 

我:哦,那你们产品的进度?

Jack:这个我和你推荐的人直接聊就好,帮我拉个群就可以啦,谢谢。对了,入职后送你一个 iPhone,你收到一个来自 Jack 的红包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的招聘者我从来没有帮忙过。

 

◆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惠文很久很久以前和我说过一句话,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除了钱之外,人才储备更像是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的道理大家也都是知道的,而这其中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讲有很多的难处。一、无钱;二、无人可用;三、无号召力。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三国里的三家,曹操有夏侯家为背景,朝野上也小有积蓄,早期快速塑造个人舆论成就。孙权即位于家室,有钱有人,江东民顺将随。皇叔本身的出厂设定难上加难,无财,本无人(谁能想到结拜个兄弟都是天地英雄,这尼玛就是主角光环好么),以一个 “名正言顺” 的光复汉室倒也算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杂谈里不断地强调刘备尽仁义道德,重是非曲直,以纳贤才。

 

因此,年轻的创业者招聘很难!要想招到得力的人才,就得让自己有钱,有人可用(某一个行业的人才库),塑造个人的影响力及人格魅力甚至是舆论魅力。而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只有一次拥有高级人才的机会,那就是合伙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今天要讲的是,招聘若是你一场必打的仗,就好好靠你一开始的唯一的一丝丝机会塑造你的粮草,以佐招聘。

 

当你只有一腔热血,或是手上只拿着几百万的融资额,或是毫无个人魅力时,请你看清楚自己的粮草,也就清楚了自己能否承载想要动用的兵马,以对抗那个你想要战胜的敌人。

 

◆ ◆ 

招聘的目的

 

说道先于招聘的准备,那么就来讲一讲招聘的目的,或者说你为什么要招一个人。总结下来,主要是三个:

 

1.没你不行

2.没你之后不行

3.有你更好

 

说白了,第一类的人就是公司发展的瓶颈。你要开发一个 iOS 应用,却没有一个 iOS 工程师;要做产品设计,却没有懂产品的人帮你规划。在你清楚地知道你当下要做什么并有相应的能力支付工资的时候,请开足马力赶快招,因为你招聘的失职搭进去的是整个团队的时间。以经济的角度,这几乎等同于在空耗其他生产单元。

 

当你一边在信誓旦旦地发展着现行业务,一边也在勾画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当你有钱以支持自己的梦想的时候,你便要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前预留人才,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为未来准备的人需要时间(原因后文会详述)。一方面,现有的团队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被发掘出了之前所不知道的 soft skills(例如:领导力、责任感、有毅力等),那么现有人才升级是最好的一个途径。可惜,创业公司日进千里,在早期几乎不会有时间让一个人太多地展露自己主要价值之外的能力。其次,就是通过自己的现有行业内网(别扯什么招聘网站,都得你自己涉及的到的人),尽早准备公司需要的下一批人才,并通过你已有的财力,号召力来吸引对方。

 

最后的一类,则是在公司组织架构、核心团队、业务发展都相对清晰地情况下,在成本控制得当的情况下用一些工具途径、奖励机制来招聘那些职能单位。至于质量,初创公司哪有钱去浪费啊?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质量呢?

 

◆ ◆ 

技能过硬,融入团队

 

人因为技能而创造价值,这里面当然包括 hard skills & soft skills,而我一直喜欢 hard skills 强的人。因为,你因为你的专业技能而被认可,或因为你突出的性格及情商而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很多人都喜欢看寿司之神,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被剧中厨师的认真、熟练、坚持、追求极致的精神打动。说一个具体的例子,我非常享受看我们的产品设计师 Xinlin 做图时的状态。而我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设计图的美,而是喜欢看他在 Ps / Sketch / Ai 等工具间切换,电光火石般的操作的过程。所有的创意工作者,都依赖于远超出凡人的专业素养。为什么?因为只有融入你肌肉记忆的行动能力,才能让你腾出时间思考和创造。

 

当一个人技能突出,经验丰富,你可能就会陷入另外一个更困难的境地。你欣赏他的能力,但是他是否能够融入你的团队则远重要过他所直接塑造的价值。这个时候,一个烂俗的词汇公司文化就突然有了价值,如果公司的文化清晰并深入人心,那么它就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你评判一个你想要招聘的人是否可以融入的一个好的准绳。更有意义的是,明确而简单的公司文化也是帮助一个新的员工融入团队的有效辅助。

 

我们渴望招到那些一上来就能搞定一切的人,而这个 “被自由” 的世界也无端地在鼓励 “大胆说出自己想法” 的人。一个人的能力过高或过低都无法融入团队,因此不要招聘大牛去帮你解决部署个服务器写几个静态页面的人;团队需要尊重现行的规则,因此不要招聘一个有 “经验” 的人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改革;团队需要明确的领导职能,因此不要招聘一个会影响决策效率的人。

 

找那个理解公司目标、团队文化,并愿意融入其中风险价值的人。然后,给应该给的工资,给予他足够展现自己的舞台,因为你给的不够他会走。

 

◆ ◆ 

一个对的人,是对整个团队的救赎

 

最后我讲一点虚的,我总爱说气,一种用以描述一个个体与环境作用的我现在还无法完整解释的东西。我的经验让我学到了一个我以前不懂的道理。一个团队无论发展的如何顺利,放在一起气会散,会浊,会开始彼此产生芥蒂。

 

一个对的人,就好比一股清泉涌入,为大家带来新的气以中和现有的氛围。团队缺少女性,就去找些萌妹子;团队缺少了真性情的人玩不开,就拉来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团队缺少定力略显轻浮,就去找一个沉稳冷静的人。当这一切的气调和得当,你每每看着一起工作的大家,心里便会多几分幸福。

 

 

想想路飞吧,太子党,有一个远大的根本不在意能否达到但无比坚信的目标,一群在各个方向上都卓有建树的团队,每一个人都有个自己想要成就的价值,大家彼此信任。可能,这样完美的团队,也只有艺术创作里才能存在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