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高于市场的工资就可得到雇员更多的回报,这几乎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许多管理人士长久以来也一直认为:支付的薪水越高,雇员工作就越努力。但是哈佛商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对这一传统认识提出了质疑。
据《华盛顿邮报》报导,研究人员在一项实验中发现,支付较高薪水自身并不一定能提高生产力,但是,作为一种礼物而没有任何附带条件的加薪,而这加薪又不是当初雇傭合约中的内容,却的确能使雇员工作更加努力。
该研究利用了全球自由职业者在线网络oDesk,雇用了266人为该项实验做数据录入工作。由于oDesk给研究人员提供了自由职业者们以前的工作经历和所得到的酬劳,所以他们知道被雇傭者对于各种工资水平会如何反应。该研究雇请了全球范围内那些过去没赚过每小时3、4美元的工人。
该研究将录用人员分成三组,第一组被告知每小时工资为3美元;另一组最初工资为每小时3美元,但在工作开始前,他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由于预算被意想不到地提高,他们现在将会得到每小时4美元的酬劳;最后一组从一开始工资就是每小时4美元。
研究人员发现,第二组比第三组工作努力,尽管二者最终薪水一样。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意外〝奖金〞的第二组的生产率比另外两组高出大约20%,而且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雇员,生产率甚至更高,或许他们的经验使得他们工作得更快,抑或他们知道对于意外礼物该如何表现。
那么这对领导者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之一、哈佛商学院教授马尔霍特拉(Deepak Malhotra)认为,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应该给雇员们付多少薪水,而且应该考虑如何支付,仔细安排工资预算,以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管理者事先答应给雇员的薪水不够,他们一开始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是,保留一些预算作为以后的〝奖金〞可以帮助鼓励雇员表现更好。
马尔霍特拉说,〝对于我来说,该研究还提出了如果加薪和奖金含有更多的惊喜成份,管理者是否能从雇员身上得到更多回报的问题。如果不是在年终考核期间,给予工作表现良好者期盼加薪的时候发放奖金,而是让雇员们猛然间得到了奖励,情况会怎样?这种惊喜因素能使那些得到奖金而又没有想到的雇员更努力、更好地工作,而且使那些从未获得奖金兑现的雇员少些失望吗?〞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