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张正平 经理人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经常会有客户问, 人力资源 在一个企业到底重要吗?具体有起到什么作用呢?

企业的人力资源机能就是指人事部门在向企业内各部门提供建议和帮助、录用人员、培养和训练职工等方面所要完成的全部功能。近三四十年来,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特别是在 企业管理 理论几经变化后,企业 经营管理 的中心由物向人转变,这是历史的结果。1983年,在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的约800名企业主持人、管理专家及学者中,92%的人认为,人事工作对企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所谓企业管理,就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在我国,许多变革 人士大声疾呼:“当前最重要的管理,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启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中,还没有什么设备是可以满意代替人的智能的。他们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指出:“世界已进入再次发现人的时代”。二十世纪是机械化、信息化掩盖人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将再次发现人。

有三个管理名言流传于世:“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关系已经逐渐演变成互动和合作的关系,“人本管理” 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企业要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永远不能忽视“人”的因素,毕竟,一切政治、经济活动均离不开“人”。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工作就是将最好的人才放在最大的机会中,同时将金钱分配在最适当的位子上,就是这样而已。传达理念,分配资源,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再挡在他们面前。”看来人的觉悟和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因此,日本曾喊出“人的因素第一”的时代强音。这也是从中国老师那里学来的。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别国的**,在日本企业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日本的企业管理,是美国经验加日本国情,再加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三者的结合”。这也许就是日本经济成功的奥秘。中国的《论语》、《孙子兵法》、《三国志》、《鞍钢宪法》都是日本企业家必读之书。美国经济的衰落,使美国人认识到:美国的失败,不是败在“物”,而是败在“人”。论人,对照日本无论“蓝领工人”、“白领工人”那种忠诚企业、热爱工作、上下一心、团结和谐的状况,美国人就自愧不如了。

“人本管理”理论的确是当代值得关注的管理学说,但我们应怎样去解析“人本管理” 的精髓呢?最近几年,从安然、施乐、世界通讯等一系列全球大公司所传出来的丑闻,到国内的银广厦、中科创等一连串 上市 公司造假案件,再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遭遇来自组织内、外的严重信任危机,都清楚的显示了一个信息——道德和法制始终都是商业文化的两块基石,钻法制的空子虽能得逞一时,可绝逃不过道德的无形之手!有鉴于此,人们不禁会想,企业的“人本管理”者们是否太过片面地追求人的行为和能力,而忽视了人的心灵和素质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今天的人们或者说管理者们,可能忽略了人的品格培养。“品绩管理”理论恰似一剂良**,一场及时雨,使“人本管理”学说的形象变得丰满和立体起来——相对于工作技能来说,品绩力就是生产力,甚至决定生产力!

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若没有坚实的良好品格作为基础,是产生不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的,那就仿佛在一条危险的路上走着,迟早会遇到不可逆 转的倒退甚至崩溃。我们对良好的品格之于人的重要性耳熟能详,可品绩力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却不甚了了,甚至于不以为然。品绩力不同于我们常听到的领导力或者 执行力 ,因为品绩力与职位和分工无关,它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能力,与人的品格关系紧密,是企业里所有人的品格力量的综合反映,能对企业 绩效 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若把企业/团队比作一个人,品绩力就是这个人的品格素质,有意无意之间能留给别人好的或不好的印象,使自己的努力收到理想或不理想的 效果,会对实现目标产生有效或无效的作用。无数的案例和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人,良好的品格是取得人生成功的基石,而对于企业,高效的品绩管理可以产生理想的绩效,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中,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机能应该是企业机能系统中的关键机能。企业人力资源机能主要应包含三个方面工作。

A.把人特别是人的品绩看成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中,是人创造了成功而不是机器。在构成企业的人、财、物 三要素中,第一是人,人是这些东西的主宰,人是最宝贵的。企业的人机结构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内职工素质的竞 争,推动企业的发展的并不是资金、技术而是人,构成对企业生存威胁的也是落后的人的素质和经营观念。

B.将人力资源机能与其他机能相联系的应该是企业的激励机制,它是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源泉。

C.有较为长远和详细的人力资本投资、学习 的 计划和制度。从经济学的常识中我们知道。人是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把人视为资本的一部分这样的人就太少了。亚当•斯密曾大胆地将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 有用的能力,全都算作是资本的一部分。H•冯屠则进一步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并不会贬低人格,或者有损于人的自由和尊严,而恰恰相反,舒尔茨主张把人力 资源明确地看作是资本的一种类型,看作是一种生产出来的资料, 看作是投资的产物。人力投资是技术先进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他把对人力投资看成是可以增加人类活动(劳动)的生产能力的价值,而且它能产生 一个正数收益率。为此,他把人力资本投资概括为5个方面:(1)医疗和保健,它包括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的所有费用;(2) 在职人员学习 ;(3) 正式建立起来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4)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5)个人和家庭适应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他认为,拿劳动对于产量的贡献来衡量,现在人类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其余各种形式的生产能力的总和。这因为存在一个简单事实:人类是向其自身进行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作者介绍 :张正平,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企业管理学会理事,多家企业管理顾问。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