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司将来要对三个要素进行判断:第一,它的团队(Team);第二,它的技术(Technology);第三,它的构想(concept),这些东西,才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这个人是不是哈佛毕业,是不是斯坦福毕业,不要判断公司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判断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看他每日
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
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鼓励的话,又会让他们发疯一样地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2001年马云妙语录
背景分析
从一开始,马云就强调“团队凶猛”的理念。但是,要做到真正的凶猛,马云也走了一些弯路。经历过MBA团队的教训后,马云非常强调团队的战斗力,他认为,互联网是4×100米接力赛,你再厉害,只能跑一棒,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为此,马云设计了每半年一次评估的策略,“评估下来,虽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你就是最后一个,非常对不起,你就得离开。在两个人和两百人之间,我只能选择对两个人残酷”。
行动指南
“员工第一,客户第二”的核心是,如何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