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商业评论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经济危机爆发时,如果公司关注的是削减成本或维持生存,那么它们往往会大举裁员。但回顾历史,我们无不看到,在经济衰退逐渐触底后的头几个月里,招贤纳士就马上成为当务之急。

经济萧条往往为人才抄底提供了良机,精明的公司会抓住时机储备人才,未雨绸缪。遗憾的是,大多数公司却准备不足,白白错失这一黄金时机,而问题就出在它们的招聘程序上,它们的招聘程序要么毫无章法,要么干脆缺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最佳招聘流程,包括以下7个步骤:

1. 预测招聘需求 公司应该制订具有前瞻性的内部继任计划,储备一批能够填补未来职位空缺的备选人才。但是,大多数公司只是在高管职位已经出现空缺时,才着手招聘工作。事实上,公司应该至少每两到三年检查一次对高级领导人才的需求,并制订高管岗位的人才储备计划。

2. 详述工作要求 如果公司希望新高管上任后不只是昙花一现,就必须详细说明该岗位需要哪些相关的技能和经验,确定候选人是否拥有领导未来团队的能力,并考虑公司文化和环境会对新高管履职产生什么影响。

3. 建立备选人才库 公司在寻找备选人才时,应广泛撒网,不要仅仅囿于通常的人才考虑范围,还要关注“内部局外人”,也就是公司内部拥有客观视角的候选人(比如国际分支机构的人员),以及“外部局内人”,也就是可信赖的公司前雇员、客户、供应商或咨询顾问。除了考虑候选人本身之外,公司还应当与能提供优秀人选的人联系,以节约搜寻时间和精力。

4. 评估备选人才 公司应当选定少数几位精明能干、训练有素、公正严明的面试官——一般是应聘者未来的上司、上司的上司,以及最高层的 人力资源 主管——进行面试和背景调查工作。他们不能只用凌乱化的、笼统的问题来考察应聘者,而应当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了解应聘者过去在处理具体事件上的做法和思路。他们可以向应聘者的前上司、前同事、前下属了解其工作能力等情况。三位面试官最好能对最佳人选达成共识,最终拍板的应该是应聘者未来的直接上司。

5. 签约 公司除了要建立公平合理的 薪酬 结构外,还应当向候选人承诺帮助他们实现职业上的成功。招聘者必须实事求是地描述岗位要求,不能光说积极的一面,这样候选人接受工作的几率更高,而任职后对工作更满意,流动率也更低。在签约时,要让所招职位的主管亲自参与,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参与。如果招的是最高管理人才,则应当让首席级高管参与。


6. 融合新招人才 就像收购后必须做好整合工作一样,公司在把优秀的应聘者招进来后,也要设法做好他们融入新环境的工作。为此,公司可以为他们计划 经验丰富、 绩效 一流的人员担任导师,并确保新招人才无论是否遇到问题,都定期向上司、导师和人力资源部门正式述职。

7. 审查招聘流程的效力 完善的招聘流程能够降低招错人的几率,但不可能完全避免招错人。公司一旦发现招来的人才不适合,就应果断地在第一年将其解聘。公司应当定期检查招聘工作,奖励慧眼识人的面试官,并让所有评估者对其评估质量负责,从而鼓励他们今后提高人才评估质量。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