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袁岳 商业评论网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我曾提出,从管理角度来看,张謇思想和实践中最独特的方面是坚持商业管理与公共管理、实业管理和事业管理的“互动涵养”(以下简称互涵)模式,这种模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内部互涵”与“外部互涵”。互涵一词形象地指出了在两个或数个相对独立的事务实体中,各自的发展成为其他部分发展的支持条件的这种关联状态。考察张謇的内部管理与运营模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看点:一是在内部治理与管理结构中对于资本结构及投资者对企业参与方式的规定、对于 人力资源 培植与运用的规则、企业自主 供应链 的建设与管理。这样三个方面构成张氏 企业管理 规范化模式的核心要点。二是着力发展出保证与围绕主营业务良性运营的两大支持体系,即以金融、 物流 、交易平台为主的外部支持体系和以 企业文化 、信息与知识管理、职业学习 为主的内部支持体系。前者吻合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管制、市场发展、人才培植三元平衡互为支撑的原理;后者则使得核心管理战略的运行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张氏实业中的核心结构和支持体系虽有功能上的区别,但是也有很明确的互动支持的意味。

因此,也不难理解互涵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缺陷如:在一个变动而又不规范的环境体系中,新创的规范化运行主体的维系成本过高;‚在冗长的价值链中选择与维系长期合宜的合作伙伴颇为不易;ƒ跨越诸多专业领域的多元事业经营难以确保每一板块均有持续的专业发展;„过度的社会事业责任导致企业中短期竞争面临考验。实际上,互涵链条的发展在最终还会触及到政治体制和基础性的社会文化。在一个“政治经济特区”内,张的互涵模式可能会被容忍,但互涵模式本身要求有相当的延展和跨越,但在“特区”外互涵模式就会遭遇到广泛而不利的环境竞争和对抗因素。

值得考察的是互涵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互涵模式本身创设了包括核心业务领域、产业支持领域与社会事业支持体系这样一个次第发展的路线,在这一路线上分布着数量庞大的专业人才与专业训练服务的需要,张謇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确立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培育业务以培育人才始,作为多领域职业人才规模培育的先行者,张先生对于纺织、农技、水利、医疗、幼儿教育、师范等教育事业的投入也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直到今天张先生的这一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产业发展与教育规划有直接的启示意义。二是张先生的职业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校园培养模式,因为庞大的互涵模式的展开,职业人才的需要是由相关环节与领域的需求决定,并因有实际的投入与实践,因此人才的训练也可以获得直接的实习、实践与就业的场所。三是职业教育既不排斥基础教育,相当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师资条件,同时让基础教育因为有包括博物、戏剧等事业的发展而得到更好的见识训练;职业教育也不排斥其他一般高等教育,它既有为其他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投奔的目的地选择的作用,同时也为更广大的人才提供了更为实际的职业能力养成机会。四是因为这些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张謇先生广泛地采纳与学习国际经验,吸纳国际与国际化的人才,培育实用型的教育人才,推动创设了完全不用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人才资源库。

站在今天的角度而论,张謇先生互涵模式思想与实践的以下经验依然值得我们重视:转型社会中的企业管理不是简单的单一业务管理,而是延展的产业链管理;大型企业组织的领导与管理,不是简单的 工商管理 ,而是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视野的组合;在涉及到多元资源投入与复杂的资源整合的时候,规范化与创造性的管理规范非常有必要;规模产业的持续发展取决于职业人才的规模培养。而在另外一些方面,我们在借鉴张先生的经验的时候还应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当涉及到多产业元素与多事业单位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加清晰的战略规划,以统筹资源与让领导团队明确行动路线;需要给予实操性与行动型的职业人才的培养更多的重视,产业塑造与业务发展把职业人才与职业管理人才的养成与后续培养当成工作核心来对待;发展集团型而非高度个人化的公共政策影响机制,从而促使公共资源与政策引导更加有利于相关条件的塑造,而不是依然事必躬亲。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