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中研财经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最珍贵、最稀缺的资源,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将占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企业要把人才留住,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人总往高处走,良禽也会择木而栖,一流的人才总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机会,员工总是朝着那些现在或将来能够提高其职业地位的方向发展,这样企业在拥有人才的同时,人才也有流失的可能性。尤其是处在变革时代的今天,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组织必须制定出符合自身对人才需要的战略。
 
    人才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人才战略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根据未来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着力打造人才的供需渠道和培养机制,并着手以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发展人才为核心思想来制定人才战略。
 
    获得人才的前提是企业需要有明确的人才理念为导向,并且能将理念落实到实践中,真正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创业和发展之本,形成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企业氛围。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人才战略才能做到以科学开放的人才招聘渠道、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本的文化理念来实践人才战略,才能使企业成为人才集聚的平台。
 
    对企业来讲,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人才战略,都须具有三个关键体系:一是吸纳人才;二是留住人才;三是对人才的持续开发与培养。
 
    一、吸纳人才
 
    1)建立符合需求的外部人才招聘渠道,企业根据行业特点与合适的知名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合作,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合作培养方式来培养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与社会上各种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引进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才。
 
    2)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除全面引进各类优秀人外,企业内部在 人力资源 的开发过程中,需坚持观念创新,制度规范,为人才成长营造一种公开、公平的环境和发展通道,通过内部晋升与外部人才引进相结合,完善的 人力资源管理 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内部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配置。
 
    二、留住人才
 
    当企业通过外部招聘渠道和内部人才市场实现人才到位后,需要为人才创建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留住他们。营造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以到留人;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内部团队亲和力及凝聚力以文化留人;形成内部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考核及激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每一个有能力、进取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我价值,要不拘一格纳人才。
 
    三、持续开发与培养人才
 
    1)公司高层要带领团队探讨未来愿景、使命,并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根据发展战略从长远出发,建立企业内部快速培养人才渠道。
 
    2)根据实现 企业战略 对能力的要求,设计岗位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两个模型:
 
    A、是核心资质模型,是作为企业基本合格的全体员工应具备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创新能力、追求卓越、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B、是领导力模型,是公司高层人员应具备的个人能力,包括:系统思维、战略规划、影响能力、团队管理、决策能力。
 
    3)根据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科学的 内部学习 体系,明确了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基于这些要求做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创建学习型组织。
 
    通过以上三个关键体系贯彻人才战略,确保企业长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