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Myjob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她在你面前,亲密得像姐妹,赞美你的耳环、你的口红颜色、你的男朋友;背地里,她却添油加醋地描述你对上司的抱怨,泄露你百般叮嘱不要说出去的小秘密。她不是韩剧里可恨的女二号,而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职场“伪白兔”。
 
    稍有些经历的职场白骨精大概都明白一个事实:升不了职不算什么,但是得知最信任的“朋友”正是幕后黑手,才让人更加伤心。其实,这是职场再常见不过的“伪白兔事件”。“伪白兔”不仅仅存活于职场竞争中,她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遇见些伪白兔,被伪白兔绊倒,吃的亏或大或小,看似让你一次次受伤,实际上她们让你不断成长,或许是不要把抱怨和不满挂在嘴边,或许是不要不把小错误放在眼里,或许是不要轻信对你笑的人,也不要否定给你白眼的人……
 
    伪善招数:装知己
 
    凶恶指数:★★★
 
    自从新的总监来了后,我和新来的同事辛迪午饭的话题常谈到她。总监要求严格,我这个直属下级压力很大。有一次,我和总监为一件事出现意见分歧,晚上在酒吧,我对辛迪大倒苦水,说和这位女上司相处如何困难,还谈了不少她在工作中的错误和短处。
 
    我至今还记得,辛迪温柔地安慰我,一个劲地劝我想开些,说了不要和女人一般见识的话。第二天,我有些后悔前一天晚上的冲动。要知道,在公司,为人处世应该保持低调和内敛,但是我又想,和好朋友说应该不会有事,况且她也常在我面前“揭发”她的上司。
 
    但是,自从那次晚上酒吧“畅言”后,我和总监的关系逐渐僵化。我开始感觉做什么事都不顺起来。她对我态度越来越不友好,我很多建议她都予以否决,甚至在开会时公开批评我——对于她的行为我一概理解为“女人的小肚鸡肠和阴险毒辣”。
 
    公司里做得不愉快,我开始找新出路,不久我向总经理递交了辞职报告。
 
    没有想到的是,大概在到现在的公司上班半年左右,有次,我经过一家餐厅,居然看见辛迪和总监一起就餐!我几乎昏倒,我打电话向原来的同事证实,原来她和总监是关系很好的大学同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被人卖了还帮她数钱。自己真是傻透了!
 
    点评:其实在职场中,很多事情都是“祸从口出”。要杜绝“伪白兔”的伤害,就是告别工作场所,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做个规矩的职业人是最好的选择。管他真兔子假兔子,别给他出卖你的机会。
 
    “伪白兔”出没时机:工作时间
 
    伪善招数:拉帮派
 
    凶恶指数:★★★★
 
    新来公司小半年,我和同事越来越融洽,也和比我大6岁的王姐成了朋友,部门主任对我越来越器重,还常带我去出差。可我明显觉得同事对我不满,我写的报告总是被部门负责写报告的刘哥“毙”掉,刚开始,我还自责,并努力改进。后来我发现,他是故意的,让我忍无可忍。
 
    王姐告诉我,她跟我一样,也是讨厌刘哥,跟我统一战线的。她说,他是那种小心眼的人,总担心别人比他强,他每个报告都亲自写。他总是刁难、挤对领导器重的人。后来,我每次被刘哥刁难后,就会找王姐诉苦,她建议我把事情反映给部门主任。我也真这么做了。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王姐竟然会出卖我。当我从办公室走出来,感觉刘哥刀子一样的眼神——原来,她背着我跟刘哥说我老给主任打小报告,要不是我亲耳听见这些话,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她到底是和谁一个战线的?我彻底晕菜了。
 
    点评:刚走出校园,不懂人际交往的职场人,常常会用自己的“家庭经验”,在与同事交往中,套用和家长、亲属、好友的关系模式,把领导看作“长辈”,把年龄相仿的同事看作“姐妹兄弟”,这就让“伪白兔”们钻了欺负你的空子。职场环境毕竟是客观的,职场人际关系伴随着竞争关系,不再像家庭关系那样简单、牢固,年轻的职场人关键是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特别是调整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独立面对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
 
    “伪白兔”出没时机:猎头公司
 
    伪善招数:物质诱惑
 
    凶恶指数:★★★★★
 
    向来看重人脉的我,恰恰在这上面狠狠地栽了一个跟头:原本在美国一家大型研发公司当 经理人 做得好好的,被猎头公司的小张死缠滥打,他知道我对薪金要求很高,不断约我出来谈条件:年薪100万的诱惑,让我终于跳槽来到了他朋友的公司。这家公司是我以前所在公司的子公司,将要在香港 上市 ,小张的朋友在这里做老板。
 
    4个月后,公司上市了,但是我反而蒙了,小张不见了。后来我才知道,朋友之所以叫我来,其实是要我的履历,要我的头衔,这样好作为公司上市的一颗强有力的棋子,用我的名字圈钱。不知不觉中,我被出卖了!而我以前那份好好的工作,也就这样毁了!当初,小张那样诚恳多次地找我谈,动情说理,我真是被他蒙蔽了。
 
    点评:物质诱惑,是“伪白兔”们最容易得手的方式。使劲儿地夸你,让你飘飘然,再用金钱的诱饵让你上当,最后,得利的永远是他们。只需记住一点: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妄自菲薄,有自知之明,懂得自我价值,就会明白,没有白吃的午餐——同时,用法律保护自我。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