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新浪博客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一、理解别人
 
    理解别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人如其面,各有所好。同一种行为,施行于某甲身上或许能增进感情,换了某乙,效果便可能完全相反。因此只有了解并真心接纳对方的好恶,才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比方六岁的孩子趁你正忙的时候,为一件小事来烦你。在你看来此事或许微不足道,在他小小心灵中,却是天下第一要事。此时就得借助于习惯二,来认同旁人的观念与价值;运用习惯三,以对方的需要为优先考虑而加以配合。
 
    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对棒球近于痴迷,而朋友却丝毫不感兴趣。有一年暑假,他居然带着儿子看遍每个主要球队的比赛,总共花去六星期与不少金钱,但对增进父子亲情的助益却无法估量。
 
    有人问他:“你真非常爱棒球吗?”
 
    他答:“不,我只是非常爱我的孩子。”
 
    另一位朋友是大学教授,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对不肯用脑、只爱动手的儿子,总斥为浪费生命。可想而知,父子的关系有多么恶劣。
 
    偶尔他也会良心发现,想要挽回孩子的心,可惜从未成功。10岁的儿子则认为,父亲时时刻刻不忘批评他,把他与别人相比,却从未真正接纳他。即使父亲向他示好,也会被曲解。到后来,做父亲的简直心碎了。
 
    幸好有一天,我跟朋友谈起“视人之事如己之事”的观念,他牢记在心。回到家,就设法说服儿子,一同动手把住宅四周的围墙改建成万里长城的式样。这件大工程持续了一年半之久,他们父子终于有了长期相处的经验。儿子耳濡目染,也养成了与父亲一般爱好动脑的习惯。不过,他俩真正的收获还在于巩固了父子真情。
 
    一般人总习惯于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为自己日需要与好恶,别人也会有同感。待人处事若以此为出发点,一旦得不到良好的回应,便武断地认为是对方不知好歹,而吝于再付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说,己所欲便要施与人。但我认为,这句话的真谛在于——要想被别人理解,就得先理解别人。
 
    二、注意小节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疏忽礼貌,不经意的失言,其实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正是这些小事。
 
    记得多年前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带着两个儿子出门看运动比赛,吃点心,然后赶一场电影。结果电影看到一半,四岁的小儿西恩就睡着了。散场之后,我把他抱回车上。当晚天气很冷,我脱下外套给他盖上、掖好,然后打道回府。
 
    回到家,把西恩送上床,我又照顾六岁的史蒂芬准备就寝。他上床以后,我躺在他身边,父子俩该聊着当晚的趣事。
 
    平常他总是兴高采烈的忙着发表意见,那天却累得异常安静,没什么反应。我很失望,也觉得有点不对劲。突然史蒂芬偏过头去,对着墙。我翻身一看,才发现他眼中噙着泪水。我问: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敌人与朋友》
  林肯作为美国总统,他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林肯十分温和地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营销启示:朋友和敌人是相对的,如果一个敌人变成了朋友,不正是少了一个敌人吗?在销售市场上,竞争对手是相对的,如果相互之间通过联盟共同开拓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不但节省了大量的销售成本,而且市场空间会更广阔。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