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Facebook 上市 后的动向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其CTO布莱特·泰勒随后宣布离职创业的消息更是将Facebook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对于Facebook今后是否有能力留住泰勒这样的知识型天才员工,始终抱有疑问。人才流失的风险日益紧迫。不仅仅是Facebook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典型,其他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多数企业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率高的问题。离职创业和频繁跳槽成为知识员工就业的一大特色。如此,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难度可见一斑。
 
    什么样的员工是“知识型员工”?首提“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Workers)概念的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指出“知识型员工”即“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知识型员工的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乎每个行业和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知识型员工的身影。在智力密集型的企业,对资本的依赖往往小于对人的依赖,知识型员工在为企业创造卓越 绩效 甚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在由于他们不同于普通员工的独特群体特征,对企业的管理者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正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感叹的:“本来只想雇一只手,但每次来的都是一个人”。
 
    与普通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掌握丰富知识和信息资源,强调自我价值实现,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个性思维,他们不是流水线上的某个工序,他们的立足之本在于知识的储备和卓越的创新。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在工作中展现自我、证明自我、实现自我,并希望自身价值能得到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个体的充分尊重和认可。成就感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可能是物质难以衡量的。正是如此,使得知识型员工更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事业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物质奖励更重要。此为,知识型员工对专业和职业的忠诚往往大于对组织的忠诚。特殊的群体特征也赋予他们随时接受新工作、迎接新挑战的能力与自信。当现有工作无法提供良好的施展平台和职业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时,知识型员工很容易选择忠于理想和个人意愿转而投向新的组织或新的工作。
 
    因而,德鲁克很早就提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是20世纪最大的管理难题。如何管理好知识型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其工作效能,一直都是现代企业不断思考的、经久不衰的论题。是奉若神明还是法度森严?是股权加薪还是文化渗透?是管理他们还是服务他们?笔者认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所处社会文化特征密不可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方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结合多年管理实践,在此谈一谈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如何管理,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
 
    知识型员工亦是组织的一部分
 
    谈到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我们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原则,即知识型员工无论身份如何特殊,他依然是企业这个组织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果孤立的看待知识型员工,一味的迁就他们的个性化诉求,是无法处理好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平衡关系。
 
    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都有其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管理生态环境,在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组织整体利益要求,如果违背了这样一个原则,只会导致管理者苦不堪言,员工牢骚满腹的结果,企业与员工“两败俱伤”。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