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中人网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一家公司自从招聘总经理助理的启事见报后,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令公司 人力资源 部经理迷惑不解的是,在层层筛选之后,亲自主持面试的总经理选中的助理竟然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一无介绍信,二没有人推荐,三缺少经验。
 
    在招聘总结会上,总经理对此事做了解释。
 
    其实,这个小伙子带来了许多“介绍信”。请看:见到来了一位比自己年龄更大的应聘者时,马上起身让座,证明他关心体贴别人,富有爱心。轮到自己面试时,先在门口将鞋底沾的灰土蹭掉,进房间后随手关门,足以表明他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刚一坐下便脱掉帽子,回答问题简洁明了,有的放矢,说明他礼貌周全,才学兼备。其他的人都是从事先摆放在地板上的几本书边绕过去,唯独他轻轻地将其拾起并且整齐地在桌子上码好,从中可以看出他办事积极主动,自觉性高。他衣着入时,头发整洁,指甲干净,整体形象富有亲和力,很容易让人接近。
 
    “细节折射出人的本质,言行堪称最好的‘介绍信’。”总经理最后意味深长地说,“设想一下,如果招聘的员工连最起码的素质都不具备,即使他手上的‘介绍信’再多,又有何用呢?”
 
    感悟:HR们在选拔人才时通常都只注意求职者刻意展示给我们看的,如刻意职业的微笑,准确却套路般的面试回答,而真正能反应求职者真正素质的细节却忽略掉了,细节折射出人的本质,言行堪称最好的介绍信,相信正在品位这两句话的各位HR们,一定有所感悟了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