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我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因为重视 女性 在员工队伍中的发展机会而倍受媒体关注。

  但我最近却偶然发现,公司刚刚答应为一位级别比我低的男同事加薪,他目前的 薪酬 水平也已略微在我之上。

  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亏待。但提高自己薪水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呢?我是否应将自己了解到的这位男同事的薪酬水平作为谈判的砝码?我觉得这么做不对,但我肯定会有人这么干。

\
( 1 )

  中层经理,女,45岁

  露西的建议

  这位男同事的薪酬比你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并不意味着你目前的薪水偏低,也更不足以证明你所在的公司说一套做一套、其实毫不关心女性员工的发展。

  因为得知了一份不科学的片面数据,你从一个对报酬较为满意的人(想必如此)变成了一个愤愤不平的女人,还心理阴晦地暗示自己的雇主搞性别歧视。这实在令人遗憾。

  对你来说,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尝试忘记这一发现,并回到你知道这件事之前的状态。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应当尝试收集更多信息,以判断你的薪酬是否确实偏低。我怀疑你将发现你的雇主和绝大多数其他公司一样,存在各种档次的薪酬水平——与某些人相比你的收入看起来会还不错,而与另一些人相比则不尽人意。

  如果你坚持要对这位“胆敢”比你的薪水高的男同事念念不忘,那么至少请理性地分析这件事。有三个原因能够解释为什么他的薪酬比你高:领导或许认为他的工作表现比你更出色;他可能比你更擅长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者最近可能有另一家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将此用作了要求加薪的砝码。

  如果你想超越他的薪酬水平,你会发现,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工作能力更强非常困难。而仓促之间可能也很难获得一个来自竞争对手公司并且薪酬水平较目前高出一大截的工作机会。这意味着你目前所能做的只有尝试大声说出自己的诉求。

  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不需要高超的技巧,不过对你而言似乎也并非易事。你必须组织好论据,并大言不惭地把这些论据摆出来。记住一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老板更喜欢耳根清净的生活。

  不过,你应该彻底打消提及你同事薪酬水平的念头。我记得多年前有一位女记者有过与你类似的发现。但当她向老板抱怨自己的收入比我低20%时,得到的回答是,那是因为她的工作效率比我低20%。结果,她不久后就离开了公司。

  读者的建议

  该发火时就发火

  不管公司在纸面上用怎样的措辞表达他们对于促进女性“进步”的决心,愤怒才是驱动马车和马匹前进的真正力量。除非公司在薪酬等级上耍了一些高明的手腕,否则这很可能已构成歧视。至少你应该找机会堵住 人力资源 负责人,问清楚究竟是什么情况。不要再犯女性过于温和的通病——该发火时就发火。满面怒容有时能创造奇迹。

  匿名,女

  无关性别

  我每日 长时间工作,却比很多职位比我低的女性挣得少。你应当不考虑性别因素,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职位本身。

  匿名,男

  威胁要走

  我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行业中工作了几十年。我所学到的是,男人其实并不会讨价还价,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简单:“我想升职,或做曝光度更高的交易,或加薪(诸如此类的要求),否则我就……”聪明人会确保省略号代表的是个足够可信的威胁。

  银行家,女

  坦然要求加薪

  你应当要求加薪。不是因为其他同事已经涨了工资,而是因为你的工作表现超越了公司对你的预期,给你加薪也有助于帮助公司像其宣传的那样、把资金真正用于促进女性进步。你可以主动提出为一名年轻女员工担任指导,使你的加薪要求更易于被公司接受。这将营造多赢的局面。

  董事,女,40岁

  简单一点

  如果目前的工资水平你依然能够接受,那就不要采取任何行动。否则,大可要求加薪。

  匿名

  和人力资源负责人谈谈

  告诉人力资源负责人,你在发现公司未能践行其对外宣传的宗旨时有多么惊讶。任何称职的人力资源团队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并将邀你面谈。面谈时他们要么会修正你的薪酬水平,要么则会解释称那位同事所获加薪是与他的业绩表现相称的。后一种做法是逼你摊牌,但至少你能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状况。

  匿名

  告他们

  打官司是下策,但有时却也是唯一能够打破僵局的办法。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打官司的结果是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和解方案保密,这样的和解不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