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职场 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上班时生龙活虎,下班后却沉默寡言。如果你也是这样,可要警惕了,这是“下班沉默症”的典型特点,若不及时调整,有些人可能 发展 成抑郁症。从 心理学 角度看,“上班沉默症”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卸下面具型。小苏本是文静、内向的女孩儿。工作后,每日 忙于应酬,对谁都陪着笑脸,像是戴着面具工作,回家后才能变回真实的自己。职场中,不少人像小苏一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角色。这类人下班后的沉默其实是一种“本性回归”,如果能够在两个角色间自如地转换,也未尝不可。

    精疲力竭型。工作7年的白领小王说:“以前我的工作业绩一直很好,最近却越来越觉得精力不够用,回家就不想讲话,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类“患者”一直从事着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工作,但随着职业生涯的增长,“沉默”也在增加。如果将人的心理状态理解为一座“能量场”,下班沉默便是一种能量耗竭的表现。

    压力持续型。从事 IT 业的小李下班后总闷闷不乐,喜欢抱怨。这类“上班族”, 工作压力 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具有明显的焦虑特质,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和工作的界限模糊,长期得不到放松。整个人就好比一个 压力锅 ,即使回到家也保持着一种高压状态。那么,该怎么让自己在下班后也开朗起来呢?

    首先,如果下班沉默过程中产生很多消极、厌倦的情绪,恐怕还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只有充分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才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其次,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寻找事业的兴奋点,克服职业倦怠;另一方面要调整自己的职业预期,合理分配“心理能量”。再次,适当的放松是一剂良药。每日 留点时间给自己,悠扬的音乐,适当地运动,和家人相处,轻松地聊天都能让自己的情绪慢慢好起来。

    其实下班沉默症概括起来就是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但回到家却疲惫不爱说话,聚会应酬的时候也能笑容满面,但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就被称为"下班沉默症"患者。他们对正常的情感交流避之不及,甚至会拒绝亲友的抚慰,进入一个交际怪圈。

    刚刚提到的这对80后小夫妻本来是大学同学,相恋5年,结婚3年。原本是挺幸福的一对,但从去年陷入婚姻 危机 ,妻子无法忍受丈夫下班后,不是窝在沙发里看 电视 ,就是抱着电脑打游戏,要不就是不说话,两个人经过互相沟通后也没啥起色,最终妻子选择离婚。一些网友把"下班沉默症"划分为职场新职业病。据媒体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网友患有不同程度"下班沉默症"。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50人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63%的人担心“下班沉默症”会让人对生活失去热情。为什么会有“下班沉默症”?调查数据说,59.6%的人认为因为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5%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而容易“犯病”的人群,也被锁定在司机、新闻工作者、警察、医生、IT等行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忙碌的农夫》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40号田地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条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很显然,最后他什么事也没有做好。
点评:
做好目标设定、计划和预算是执行的基础。做好时间管理是提升执行效率的保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