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总裁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提起屌丝的形象,很多人脑海里蹦出的是:矮丑穷的蓝领男性。这类负面的字眼在今年的传播率非常高,如今这个词已经被延伸到 女性 和部分白领阶层。

    在职场,屌丝的出现不是为了提醒我们阶层的划分,更多的是反映出群体通过自嘲和示弱的方式,来缓解社会压力带来的内心焦虑,降低众人对自己成功期望。

    职场中,屌丝好像就是失败者的代名词,充满负能量。屌丝们,在嘲笑自己的一切弱点时,难道就已经知道跟成功失之交臂了吗?一个资深的"屌丝"必备心理条件:1.自嘲保自尊;2.虚荣掩自卑;3.自贬非自爱。

    职场表现中,矮代表着职位低,无任何高人一处的经验、技能、知识;穷代表着工作含金量低、收入回报低、胜任力弱;丑预示着未来前景不明朗。这些问题不仅在职场新人中会出现,在一些老员工身上也会显现和放大。职场表现,是由能力和心态组成的,能力是有保质期,心态是需要不断调适。职场屌丝面对窘迫的境遇,往往采取自嘲和示弱多过于奋起直追。

    自嘲是降低期望最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示弱是面对高竞争机制下救命稻草。

    但两者都不能让你成功,只能让你离失败越来越近。

    人类的心理是复杂而奇怪的:我们渴望成功,但当面临成功时却总伴随着心理迷茫;我们自信,但同时又自卑;我们对杰出的人物感到敬佩,但总是伴随着一丝敌意;我们尊重取得成功的人,但面对成功者又会感到不安、焦虑、慌乱和嫉妒;我们既害怕自己最低的可能状态,又害怕自己最高的可能状态。简单地说,屌丝的表现,就是对成长的恐惧——既畏惧自身的成功,又畏惧别人的成功。

    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

    “约拿情结”(Jonahcomplex)是美国著名 心理学 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职场屌丝们难道就注定要祭旗在成功者的花坛上吗?显然,屌丝们内心是不愿意的。可是,长期用廉价的自嘲、无智慧的示弱和伪愚来表达自己,造成一个活脱脱的失败者形象。整个心理过程就是:害怕成功——嘲笑自我——伪装失败——最终失败。

    在职场,积极上进一定是主流。你可以让自己失败,但不能阻碍别人成功。职场屌丝有点象马戏团的小丑,用自己装扮出来的丑去证明世界有丑的存在。职场屌丝就成了背负时代焦虑、消极的牺牲品。

    屌丝不是一个撕不去的群体标签,只是你还让它成为你通向成功道路的障碍吗?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 四块糖的领导力》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